有一種斷舍離,叫工作極簡

珮珊 2022/07/21 檢舉 我要評論

很多時候并非工作本身讓人疲憊,而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消耗了太多心力。

如果說工作是一場修行,那我們要修得不過是 斷、舍、離三字。

無用的情緒,當斷。

網上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詞,叫做「情緒成本」。

說的是, 你每陷入情緒一分鐘,就會損失一分鐘去解決問題。

工作中最沉重的隱藏成本就是情緒成本:

碰到難搞的任務,焦慮的好幾夜沒睡好,連續一周都效率低到不行;

被老板批評了三分鐘,結果一下午都悶悶不樂,無心推進手頭上的工作;

遇到混日子的同事,開始懷疑起自己認真工作的意義……

這世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復雜。

真正阻礙我們把事情做好的,不是能力,而是自己的心境。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緒,收起了委屈。

主持人陳魯豫大四那年在電視台實習時,每天忙得昏天黑地,既要負責剪輯、配音,還要被領導安排到處打雜。

但當時的制片主任以她還是學生的借口,只給她一半的勞務費。

憑什麼自己辛辛苦苦,干的活更多,最后反倒被區別對待?

魯豫心里特別不爽,特別難過。

但最后她還是選擇了把委屈咽進心里,第二天該做什麼做什麼。

因為她知道,這份工作對自己來說是個好平台,吃點苦、吃點虧沒關系,把事情做好,得到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事。

稻盛和夫曾說過:

「成功不要有無謂的情緒。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大,當下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這才是一個成熟人該有的心態。」

與其把精力花在內耗上,不如以積極的心態來努力提升自己。

當你學會把情緒調成極簡模式,自己能力提高了,工作也跟著順了。

低質量的忙碌,當舍。

有人問撰稿人易小昭:為什麼我整天忙得腳不沾地,卻沒有絲毫的進步和成就感?

她答道:因為你總是在瞎忙,不分大事小事,什麼都忙。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找不到自己該聚焦的點,就注定會陷入低質量的忙碌。

股神巴菲特曾經為自己的私人飛行員弗林特,做過人生的規劃。

巴菲特讓弗林特在一張紙上寫下他的前25個目標,然后讓弗林特選出前5個必須要完成的。

最后,巴菲特告訴弗林特,以后要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在剩余的20個目標上投入精力,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前5個必須要完成的目標上。

法國作家拉羅什富科也說過: 「整天只知道為瑣碎的小事忙碌的人,必然成不了大器。」

有選擇地專注,遠比瞎忙要重要得多。

村上春樹每天早上4點起床寫作,一寫就是四五個小時。

這段時間里,他除了集中精力寫稿,不見任何人,不處理任何事。

扎克伯格每天早上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現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才會感覺自己的時間沒有浪費。

工作需要努力,也需要巧力,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就像導演樊小純講的, 人不需要活太多樣子,你認真做好一件事,會解釋所有事。

任何時候,專注20%的要事,避免80%的瑣事。

過往的經驗,當離。

看過一個感慨很深的故事。

一頭驢背著鹽過橋,腳一滑掉進了河里,鹽遇水很快就化了,它頓時感覺背上輕松了不少。

驢高興壞了,以為獲得了減輕負重的好方法。

后來有次它又背了幾袋棉花過河,干脆直接就跳進了水里。

結果吸了水的棉花越來越重,驢也因此溺水身亡。

總以為抱緊過去的經驗就能如魚得水,卻忘了這世界其實瞬息萬變。

你發現沒有,很多人工作上之所以一直沒什麼成長,就是陷入了這種 「驢子背鹽」式的思維誤區。

通用公司董事長杰克·韋爾奇,在商界馳騁多年,屢次締造商業奇跡。

曾有人提議他將管理經驗總結成書,他卻幽默一笑:「那我得去垃圾桶里翻一翻了。」

工作數十年來,杰克從不做經驗留檔,甚至要求公司定期清理內部文件。

在他看來,過往的經驗只會成為束縛,他更希望員工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也正是得益于他這種「經驗歸零」的思維,通用才躲過了創辦以來的最大危機。

1981年杰克剛接手通用時,當時的制造業利潤已經日益下降。

他深刻認識到,如果依賴傳統的管理經驗,別說維持現狀了,公司還極有可能破產。

于是杰克大膽拋棄了沿用數十年的公司戰略,結合當時的形勢進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在他的帶領下,通用的市值不降反增,擴大了整整30倍。

走老路,永遠到不了新地方。

以空杯心態去學習知識,用成長思維來對待工作。

不斷向外學習、向內更新,永遠是對未來最好的投資。

之前讀《麥肯錫極簡工作法則》,其中有一點讓我受益頗深:

永遠不要雜亂無章地進行工作。

擺脫無用的負面情緒,才能專注自我的提升。

告別低質量的忙碌,才能擁有高質量的人生。

抽離過去的經驗,才能擁抱未來的無限可能。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