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狀態:做一個「極簡主義」者

珮珊 2022/08/02 檢舉 我要評論

作家楊絳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生活因極簡而至美,人生因留白而自在,人生求缺不求滿,你若愛,生活哪里都可愛。

所謂極簡,并不是讓你少吃飯,不買衣服,而是讓你學會放棄無效的社交、無用的物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上,這種化繁為簡的生活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追求的東西越來越多,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

很多人手機上存了大量的社交信息,占據了很大的內存,可是真正能用到的沒有幾個信息。

所以我們應該做信息的減法,把手機上一年也用不了幾次的APP卸載掉,精簡信息輸入源頭,盡量少看微信、抖音和微博。

不要把時間放在無限制的刷手機上。

不關注與自己生活無關的信息,做到信息少而精,寧缺毋濫。

左宗棠是晚清名臣,從小家境清寒,父親教育他要崇儉。在他擔任陜甘總督時,薪水已經很高,但他依然節儉。

在他給兒女的家書中,他也常常勸導:「子弟欲其成人,總要從寒苦艱難中做起,多醞釀一代多延久一代也。」

左宗棠的后代,也因此人丁興旺,英杰輩出,出了數十名專家學者。

物質上極簡,可以修身養性,古語說: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人生最好的狀態,莫過于物質簡樸,但精神卻飽滿有余。

生活當中,我們應該把超過一年以上不用的物品整理,進行捐贈、送人或者丟棄,比如看過的書,不合身的衣物,或者在某個角落放置了好多年沒用的孩子的玩具。

林清玄說過:「如果你要享受清歡,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滌自己的心靈,放下執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

《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從1845年春天開始了長達兩年的獨居生活。

他只身一人來到了瓦爾登湖,用一把斧頭建造了一個小木屋,開始過上了與大自然親近的生活。春種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過著簡樸寧靜的生活。

兩年之后他離開了那里,他并不是隱士,他只是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生活的本質就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拋開名利、欲望會過得更好,更開心快樂。

我們應該學會了解自己的真實欲望,不跟風、不追潮流,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比如學習,工作或者一項偉大的計劃。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獨處不是跟人不交流,而是一種極簡的生活方式,把有效的時間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情上去。

獨處是一種慢生活,讓我們不再做無效的社交。

歲月靜好是片刻,一地雞毛是常態,撇棄浮躁,靜下來,享受美食帶來的幸福,飲食以清淡為主。

穿著樸素,不花里胡哨,以舒適為主。

選擇幾件自己想從事的精神層面的活動,進行學習、提升,不浪費自己的每一分鐘。

人生需要學會斷舍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去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做一個極簡主義者,才是生活最好的狀態。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