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放下的多

珮珊 2022/07/08 檢舉 我要評論

零極限是一種用于療愈的夏威夷古老心法,也稱荷歐波諾波諾。「荷歐」是目標、道路,「波諾波諾」是完美,這句有趣的「口訣」意思是:將現在的錯誤導正至原本完美的狀態。

只要我們能釋放內心有害能量,常感恩,少評判,真誠表達自己而非「角色」,就能讓身心保持平衡,婚姻質量也將大為改觀。

瑪貝爾.卡茨是國際公認權威的夏威夷療法導師。這本書為我們詮釋了簡單易行的3個內心姿態:停下來、靜下來、放下來,其中卻蘊含著高級的生活智慧。

現在讓我們跟她一起,回到像孩子一樣「至心純凈」的初心。

歸零,是一種生活習慣,更是一種高級的人生智慧。

停下來,清理堆積的情緒

王新和娜娜結婚7年,都說七年之癢,倆人「火藥味」確實上漲,鮮花沒收到,「火花」倒是不少。

一個想吃米飯,另一個好巧不巧就想吃口面條;一個給孩子找家教,另一個直接報夏令營;紀念日王新定了餐廳,娜娜卻說自己約了朋友。

本想借機回溫的王新,冷冷甩了句:「隨你的便。

」掛了電話,沒好氣地找朋友喝ㄐ丨ㄡˇ去了。

沮喪感確實讓人煩躁,計劃落空,技不如人是常有的事。與此同時,很多負面情緒,都會讓我們倍感痛苦,這是由于無力感造成的,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現狀,或者對自己或他人失望,因而放棄做改變的想法。

突然冒出來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真正讓我們痛苦的,往往是積攢了一段時間的。而像王新一樣用喝ㄐ丨ㄡˇ的方式,或者娜娜一樣假裝無所謂,借此緩解痛苦,卻往往于事無補。

我們阻攔不了不好的事發生,卻可以停下來,清理堆積的情緒。

瑪貝爾.卡茨在《零極限生活篇》中指出:「情緒是一項非常管用的求生工具。例如恐懼能警告我們遠離或者避免危險的情況。但是不釋放情緒,它們就會變成危險的障礙。」

負面情緒不是一無是處,常常能激發起人的求生欲和上進心,這也是「激將法」百試不爽的原因。很多成年人說這套對自己沒用,其實是懶得做出改變。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了ABC情緒理論。

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對針對事件的解釋和看法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埃利斯強調:「不是外界刺激導致情緒,而是你對外界刺激的認知才導致情緒。」

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要讓壞情緒帶偏自己的行為。有了這樣的認知,才會讓婚姻重回主路。

與其懶散地將就,不如讓心事落地。

因為婚姻雖然是兩個人的事,但對于處于僵持狀態的局面而言,一方堅決而認真地改變,會對另一半產生積極影響。

落地的方式,就是我先「清」為敬。也就是率先打破僵局,及時清理陳年舊怨,不帶情緒的溝通,出現意見分歧時,主動說出原因,也耐心聽對方的原因,而不是惜字如金,堅持己見。

卡爾·榮格說,「如果沒有情緒,黑暗將無法轉化為光明,冷漠將無法轉化為行動。」

干凈整潔的家,會減少細菌滋生,讓家人看著舒心,住著踏實。勤于清理自己的內在環境,同樣會減少內心毒素,讓自己和家人清晰看到愛。

靜下來,清理評判的思維

老婆:「你太自私了,去廚房都不順手把盤子帶過去。」老公:「你才自私呢,不僅自私還愚蠢,和你說不通。

這樣的對話,誰聽了心情都不好,因為沒人喜歡被隨意評判。

想要處理好相處的關系,就要嘴下留情,靜下來,清理自己評判的思維。

瑪貝爾.卡茨在《零極限生活篇》中說:「我們透過記憶與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生命事件與他人。總是堅持說自己是對的,不考慮自己是否快樂與平靜。」

我們的記憶往往帶著偏見,摻入太多主觀因素,放大或者縮小一件事,對他人強調他身上我們不喜歡的特質,或者強調跟我們相似,受我們歡迎的特質。這樣帶著有色眼鏡看人,結果自然失真。

一件事情發生后,別人說你做得對,就興高采烈,一旦別人不認同就灰心喪氣,把自己的情緒寄托在別人的身上。評判自己,也評判他人,糾結對錯,結果失去了快樂。這種不快樂,完全是自己制造出來的。

只有清理評判思維,才能走出窘境。

錢學森結婚第二天就鉆進實驗室不回家。這對浪漫的音樂家妻子蔣英來說,自然是哭笑不得。但他們沒有評判對錯,而是互相扶持。蔣英工作之余,完全拋開風花雪月,一頭扎進家庭,全身心照顧一家老小,解決丈夫的后顧之憂。他們放下了「應該怎麼樣」的評判,從對方的需要出發去做事,琴瑟和鳴,恩愛相伴。

生活中只有釋放偏見,才能看到原貌。偏見往往來自過往的認知,可每個人都在變,即便依然走老路,出口的話也要對事不對人。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給人定罪的庭堂。

再親近的關系,也沒有誰有權這樣做。如果你不想被「惡意」中傷,就要讓自己靜下來,不打擾別人內心的平靜。

對方是自己的「鏡子」,面對家人都不能勤加修煉,在外面更容易禍從口出。尊重不只是對強者,更需要對遇到的每個人表達,然而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被我們忽略。

馬歇爾·盧森堡說:「對他人的指責反映了我們遇到的挫折,他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需要,如果我們指責的那個人恰好是我們自己,那麼言下之意是我的行為不符合我的需要。」

習慣評判別人的人,會讓情感漸行漸遠。改變思維,才讓重獲信任,越處越舒心。

放下來,清理角色的執念

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小時候為博得父親的疼愛,委屈自己,取悅別人。

長大后,她依舊不停為別人付出,直至付出了生命。

她說:「生而為人,對不起」。其實,她沒有對不起別人,對不起的只是自己。松子從小到大,都把自己放在「角色」里,以做好每個角色為人生目標。

愛別人能取代愛自己,過好這一生嗎?

答案是否定的。然而愛自己,卻能更好地愛別人。

正如瑪貝爾.卡茨在《零極限生活篇》中說:「當我們承擔100%的責任,并能真正愛自己之后,就自然會對別人慈悲、貼心與負責,因為當我們真正能夠愛自己,愛別人也就順理成章了。「

會愛自己,會激發出同理心,也從心中源源不斷生出愛意,不會因外界的改變而消耗殆盡。

愛自己不是自戀,因為自戀會讓人產生「雙標」思維,對自己寬容,對別人嚴苛,而愛自己則是統一標準,將心比心。

余秀華雖然身體有殘障,但從未把自己看成不健全的人。她認為別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于是縱情寫詩,果斷失婚,勇于追求,高調示愛。她接納自己的一切,愛著這個世界。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做一個好妻子、好媽媽、好女兒固然是責任所在,但如果喪失了自己,只是行尸走肉般的完成任務,那愛你的人只會心疼。如果你習慣于沉默,那家人感受到的不是輕松,而是壓抑。因為你的辛苦里,有無盡的好,唯獨沒有愛。

哪怕你委屈地強調:「我就是因為愛你們,才這麼做的。」但其實,愛已經被你變形為「道德價值」,你所謂的愛,沒有經過內在的流動,又怎麼會讓人感到溫暖呢?

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一、回到你自己

當我們在意自己的需要時,愛你的人感受到的不是自私,而是慶幸。因為你有了自己的追求,就像你渴望孩子成才一樣,家人希望你能為自己活開心,無形的壓力減輕了,家里的氛圍也跟著輕松,你的真實遠比無私更可貴。

就像在飛機上,安全廣播告訴我們,你得先把氧氣面罩戴上,才能夠幫助別人。假如我們忽視自己,把自己排到最后,那盡管被救的人一輩子感恩戴德,也不能說明這是最優選擇。因為代價是你失去了本不用失去的生命。

二、對自己百分之百負責

克里斯多福·孟說過,「你的伴侶不是你愛與幸福的來源,滿足你的期待與使你開心不是他們的職責。」

過節了,期待愛人給你送個禮物,不如自己給自己買一個禮物,犒勞自己,讓自己高興,這才是放下了無謂的期待,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如果你希望家人能做自己,擁有真正的快樂,那請讓自己也如此。一個能把自己身心照顧好的人,更會被家人深愛并向往。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專家,有人陪,無人替。越是能做好自己,越容易獲得想要的幸福。

張德芬說,「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想法,和圍繞著這個事情所編造的故事。」

當我們為失去痛苦的時候,想想此刻正擁有。盡管未必如意,或許在你眼里不算什麼,但已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

堆積的負面情緒,會破壞我們的幸福感,停下來,及時清理;評判的思維,會讓我們不安焦慮,靜下來,放下評判;善待自己,讓心靈歸于平靜,執念不在,才能解脫自己。

《零極限》適合每一個渴望改善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的人閱讀,它讓每個人找到接納自己的路,腳步輕盈地奔赴未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