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集放出飆到9.1分!網飛又出爆款韓劇,尖銳指責法律弊端

网瘾少女 2023/05/09 檢舉 我要評論

未成年人犯罪,一個以沉重姿態存在的社會現象。考慮到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法律往往對其采用保護和教化態度,即使是判刑也是最輕的那一種,且不會被寫進個人檔案中。

看似人性化,實則充滿弊端。因為有時候未成年人都并非想象中那樣單純,所犯下的案件并非簡單盜竊、校園霸凌,而是涉及殺人分尸…

對于這類行為極度惡劣的未成年罪犯,這部最新播出韓劇《少年法庭》對罪行提出審視,同時也對所謂《少年法》提出尖銳批判,一經播出便拿下9.1高分。

如片名所言,劇集主要故事場景為法庭審判戲,主人公為沈恩錫女法官。

開篇即先聲奪人,尺度大開向觀眾展示「小學學童兇殺案」,死者為一名9為小學男童,被未滿14歲少年誘騙至家中,手段極為殘忍。

法庭上少年對罪行供認不違,這讓被害者母親十分崩潰,因為按照韓國《少年法》規定,未滿14歲犯罪最多也只是去少管所關兩年,懲罰太過于輕率。

但好在,沈恩錫是一位極為公正且不放過任何細枝末葉的法官,即使是在極度厭惡少年犯的個人情緒之下,也堅持對真相的尋找。

收集證據過程中,沈恩錫通過細枝末葉推斷出未滿14歲少年并非真兇,現場還存在第二位加害者。成功將另一位兇犯捉拿歸案重判20年,予被害者母親些許安慰。

另一邊,少年犯被家暴、少年犯集體再次作案的事件屢屢發生。作為法官沈恩錫這難得的「清醒與正義」,即使家暴案中被家暴女生有偷盜前科,也并未因此對女生產生偏見,公正為被傷害的女生討回公道;就算少年犯們有說謊習慣,也認真聽完他們的訴苦而后查找證據,決定如果訴苦是真便為其討回公道,如果是又一次說謊便決絕將其再度關回少管所。剛正不阿的果斷態度讓人拍手稱快…

2月25日,《少年法庭》于網飛全集放出。題材方面,尖銳指出未成年人犯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多麼強大。節奏方面保持每兩集一個案件的節奏,除卻對未成年殘忍犯罪過程的刻畫之外,還從原生家庭、社會共識、警方檢察官的態度出發,全方面討論這一議題的深刻程度。

為何討厭少年犯?因為其總是知錯不改,第一集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為沈恩錫同其他檢察官前去探望剛從少管所出來的孩子們,以為已經改過自新,沒想到當場抓獲其「偷盜行為」,屢錯屢犯讓人感到厭惡。

未成年人真的不懂何為犯罪嗎?不見得。第一個案件中未滿14歲少年猖狂蔑視法庭:「我聽說未滿14歲的話,就算犯罪也不用入獄,那是真的嗎?」

一個家庭因少年犯的犯罪而支離破碎,少年卻絲毫感受不到自己的錯誤,沾沾自喜語氣和得意表情,太過于可惡也太過于可恨。

最后回到最根源的問題上來,那便是未成年人為何犯罪?其中涉及到兩個原因,分別是「人性本惡與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和傷害」。

對于一部分少年犯而言,犯罪是其與生俱來的行為。因為感受不到喜怒哀樂、無法控制自己情緒,所以將殺人行為當游戲一般玩耍。這樣的犯罪動機除了受害者家屬,沒有任何人有權原諒,就算是法律也不行。

對于另一部分少年而言,犯罪的原因是不關心孩子的父母以及明知孩子犯罪但仍舊選擇包庇的父母。如劇集中父親小時候曾被家暴所以現在也家暴女兒的惡性循環,和孩子在母親拉皮條生活環境影響下也走上拉皮條這一道路的病態。

他們想引起注意,所以通過犯罪的行為表達自己的痛苦,希望父母不要忽視自己;因為父母沒有起到引導作用,人性中的惡與孩子一同長大,最終成為犯罪案件。

但歸根結底,原生家庭環境的惡劣并不會讓所有人都選擇犯罪,選擇成為惡龍的終究還是少年本身。

如劇集中台詞所言,《少年法》最初的立意,是為了改善反社會少年的周邊環境以及矯正其品行。

但如果一直不重視未成年人犯罪所帶來的惡劣影響,檢察院和警局將變成擺設,法律將變得可笑。如果此類惡行一直被包庇著生長,產生更多的被害者,該由誰來負責這一問題?

所以《少年法庭》劇集最后,強烈要求修改《少年法》的訴求被提出了:訴求提高《少年法》量刑標準,支持嚴厲懲罰犯下重大刑案的未成年罪犯,要求所有犯罪者對自己的惡行付出代價,不論年齡。

當然,就韓國當下社會環境而言,這一訴求的提出無疑是希望渺茫。但對于愈演愈烈的未成年犯罪社會現狀而言,能提出尖銳指責就已經是一種希望了,不是嗎?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