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爐》
熔爐,素媛之類,大名早已耳聞,實因無力面對這慘淡現實,逃避而不視,今因補足top250觀之,僅余一言,有錢有權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現實奈何。片子是個徹徹底底的悲劇,好在現實案件卻因為本片的上映得已翻案重判,韓國社會也因此通過了相關法律條文,但是正義總是來得遲了些,一聲嘆息。
2、《素媛》
比熔爐拍的要細膩太多。只是看完之后,不敢回想情節,稍微一想,就有惡心的嘔吐感。壞人怎麼懂得在鐵窗前,陰嘲素媛的爸爸?在法庭上,流利地說出為自己成功減刑的台詞?「如果真的是我做的,那真是太不是人了,那不是人做的事情嗎?可是我喝了酒,什麼也想不起來。想不起來不能逼我強認吧?」這段詞,想必所謂的人,是不可能懂得在肚子里默明白的。所以,就姑且叫這樣的存在的人,為魔鬼吧。
3、《七號房的禮物》
這一部影片就是發生在監獄里面,也是韓國比較經典的喜劇片,只不過里面雖然存在著非常多的溫情,在這種每一個人都擁有著痛苦煎熬的一面,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度日如年一樣,只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卻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禮物,也就是屬于七號房的禮物,帶給了他們人生中比較美好的回憶,為他們這一段煎熬的日子添加了一絲光彩。
4、《孩子們》
《青蛙少年失蹤事件》(2011)作為當代韓國三大懸案,其中唯一有「結果」的一部,破案過程不是重點,韓國公選制度背景,孩子丟失后家長被懷疑的心理,等待制造轟動新聞的獵奇媒體,貌似科學實際上以唯心的方式破案的教授,這一切對五個失童家庭造成的影響才發人深省。
5、《梨泰院S人事件》
總體來說我覺得影片是拍出預期效果的。坊間評論多指片中案情審查多有粗陋,從電影情節本身不難得出二人合力犯案的猜想。最終兩人皆背叛無罪,令人費解。而事實上電影想要反應的恰恰是在現實中真實出現了的這種荒謬。從這個角度,它是成功的。對于幕后權力的問題,影片雖只是點到為止,但也沒有逃避。我覺得無論從哪個角度,這個片子都至少是合格的。
6、《南營洞1985》
這片子真的比恐怖片還恐怖……任何成功都有犧牲者,不止一個人。唉,最后,樸元尚和李璟榮都應該拿獎。
7、《那家伙的聲音》
作為一部電影,非常不過關,劇情的張力完全不夠。但是作為一部類似紀錄片,深度,影響,甚至可以說是勇敢,直面最悲慘最真實的人生,最至暗的時刻,我很佩服這種勇氣。
但是,依然要詬病追溯期這種看似節約社會成本,社會資源的做法,真的值得商榷。再次為薛景求夫婦的精彩演技打call。8、《追擊者》
2004年連環犯人「柳英哲案件」,他一開始就出現了,各種劇情的推進就等著他如何被抓住,這竟然還是羅宏鎮自編自導的處女作,出色的犯罪類型片。拋開警局精神分析的部分戲份,親情和結局的反轉都只能算是匠氣的套路,戲劇化的痕跡重了點,好在它的反[高·潮]、反類型片模式。
9、《辯護人》
長達一個多小時的鋪墊卻一點都不顯得冗長,中間部分更是精彩。湯飯店阿媽的表演讓我印象深刻。車東英聽到國歌后立正的樣子很諷刺,讓我回想起我中學的時候學校要求學生在任何時候聽到國歌都要立正站好直到國歌結束。
沒有說這兩者之間有關系的意思。韓國的電影行業我們不得不佩服。結局并不是我想象的所謂的大快人心的結局。而是符合情理,充滿溫情、希望和進步。10、《蚯蚓》
和韓國另一部電影《媽媽別哭》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加入了階級矛盾和將復仇者從母親變為父親。 關于校園中的階級差異讓我想起了日本電影《愚行錄》,一個選擇彎腰附從,一個選擇正好相反,最終的結果都是慘淡的。
這10部韓國電影太敢拍了,哪部讓妳不忍心看第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