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陳忠實曾說:
「人生這本書的閱讀感受,給我帶來的撞擊,是那個時期我讀任何文學作品都沒有過的。」
《人生》是茅盾文學獎得主路遙的成名作,這部14萬字的中篇小說又被稱為「微型的平凡的世界」。
它以80年代陜北的城鄉生活為背景,講述了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一波三折的感情經歷和事業起伏。
他所面臨的理想與現實的艱難抉擇,不僅是他個人的苦惱,也是當下人們共同的困惑。
在他走過的彎路和受過的挫傷中,無數人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如果生活讓你委屈,不妨就讀一讀路遙的《人生》。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高家村,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因大學聯考落榜,受到很大的精神創傷。
不愿意像父親一樣只在土里刨挖一生的他,虧得當上民辦教師,才能利用空閑時間苦鉆文學,在區報上發表了詩歌和散文。
他本想著能通過考試轉為正式教師,有一個鐵飯碗。
然而,最后這份工作竟然被村干部高明樓的兒子頂替,高加林的幻想和希望徹底破滅,內心再次受到創傷。
看著母親在一旁無聲地啜泣,父親的兩行老淚也從布滿皺紋的臉上淌下來。
高加林氣急敗壞地要去找高明樓算賬,但被怕事的老父親勸住:
「這不光不能告人家,以后還要主動笑著叫人家叔。
誰讓人家在這片地方手眼通天呢,自家無權無勢,又窮得叮當響,拿什麼跟人斗,往后還要給自個留條活路呀。」
盡管高加林有一肚子的憋屈,但他明白按目前的光景,自己也只能夠忍。
因為他深知,沒有實力的反擊,是最無用的事情。
看到過一句話:
世上的事情都經不起推敲,一推敲,哪一件都藏著委屈。
人活于世,誰都有打破牙往肚里吞的時候。
幼稚的人只會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成熟的人早就學會了吞下抱怨,咽下委屈,默默承受一切創痛。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稱之為「創傷后成長」,說的是經歷打擊重創后,人們的認知、思維、情緒會出現一些積極的反映,甚至愈挫愈勇。
正如尼采所說:
「任何ㄕㄚ不ㄙˇ我的,都會使我變得更強大。」
每一次坎坷,都是一種歷練,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生命真正的成熟,是歷經滄桑之后的淡定,是風雨洗禮之后的清醒。
咽下委屈,才能撐大格局。
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來。
高加林雖然出身寒門,但父母吃苦耐勞地供他讀書,他身上早已洗刷掉了莊稼地里那股泥土味。
如今沒了工作,家里買個油鹽錢都成了問題。
母親蒸一鍋饃讓加林拿去集上賣,他挎著籃子,臉上卻火辣辣的。
他實在抹不開那個臉,張不開那張嘴,仿佛別人投來的目光中都帶著鄙夷。
又怕被城里的同學認出來丟面子,于是就鬼使神差地躲進了圖書館,看了一下午書。
糾結別扭了一天,也沒把一個饃賣出來。
作家亦舒說:
「面子是一個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用的東西。當你越是在意它,它就會越發沉重,越發讓你寸步難行。」
做人當能屈能伸,能上能下,在啥位置干啥事。
否則,ㄙˇ要面子,又拎不清自己的位置,就可能將自己囿于自我內耗的怪圈。
后來,被生計所迫的高加林,總算說服自己去城里拉茅糞,但他東躲西藏,鬼鬼祟祟,生怕遇到熟人。
因為跟人搶糞情緒失控,跟人動起了拳頭,不僅挨了打,脊背上還被砍了一大勺糞,滿身的臭氣,又疼得火燒火燎。
最不能讓他忍受的是,還要被城里人侮辱是討厭的鄉巴佬。
加林內心開始產生強烈的憎恨:他有文化,有知識,為什麼要受這種窩囊氣?
想要擺脫農門的念頭,瘋狂地啃噬著他強烈的自尊。
可理智又清晰地告訴他,必須面對擺在眼前的事實,目前還沒有任何謀生能力的他,只能靠這些「不體面」的工作來養活自己。
俗話說: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來。
韓信忍住胯下之辱,負重前行,封侯拜將決勝于千里;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忍辱偷生,三千越甲終吞吳。
今日屈膝,是為了更有尊嚴地站立,暫時低頭,是為了日后更加的昂首挺胸。
按低的來,是為了更好地往高處走。
與其縮頭縮腳,糾結憤悶,不如放下面子,坦然面對,默默地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再迎來命運的翻盤和逆襲。
有些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而高加林就是因為一步出了岔,結果被青春狠狠地撞了一下腰。
失去工作淪為農民的高加林,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逐漸適應了農村的生活,重新像個漢子一樣立了起來。
他的二叔從部隊轉業回城,成了當地的勞動局長。
村領導高明樓做賊心虛,為了給二叔溜須拍馬,給高加林安排了一份縣委通訊干事的工作。
就這樣,高加林幾經坎坷,又大喜過望地接受安排,成了國家正式職工。
再次從農民變成了吃公糧的人后,高加林又重新燃起天高任鳥飛的鴻鵠之志。
但他卻不知,自己不過是一個別人攀附叔父的棋子。
更讓他始料未及的是,今天的僥幸竟然為未來的仕途埋下了禍患的伏筆。
沒過多久,他還是被人告發,再次失去了工作。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所有錯過的修行都是隱患,所有的捷徑都是命運埋在地下的一顆雷,終究有一天會爆燃,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唯有坎坷里磨礪出你的意志,拼搏中最大限度發揮你的天賦和才能,去獲取應有的位置,才是人生永恒不變的底氣。
人要認清自己,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該受得罪都得受,莫要有任何僥幸心態。
理想的實現不能違背人的良心和原則,否則會受到應有的譴責和懲罰。
自古以來,錦上添花者眾,雪中送炭者寡。
善良淳樸的農村姑娘巧珍在高加林最落魄無助的時候,給予了他無限的溫柔和鼓勵,他們沖破了種種障礙相愛在一起。
高加林進城后,他的文藝才能很快有了施展的舞台,高加林的事業達到了人生巔峰時刻。
這顆閃耀的星辰很快吸引了同事黃亞萍的眼球。
黃亞萍高雅大方,家境優渥,父母是高干,見過不少世面。
雖說她與門當戶對的張克男已發展到談婚論嫁的地步,但黃亞萍還是果斷與之分手,并向高加林表白了愛慕之情。
被欲望驅使的高加林,一心想要出人頭地,他不滿足一輩子呆在這個小縣城,大城市才是他永恒追逐的夢。
而這一切,依仗黃亞萍高官父母的權利就能快速地去實現。
誘人的前途讓高加林果斷地拋棄巧珍,高攀了與自己家境懸殊的亞萍。
盡管雙方父母親勸慰,但是他們根本聽不進去。
然而,所有的世事都避不開因果輪回。
張克男的母親知道兒子被甩后懷恨在心,于是暗地揭發舉報,撤銷了高加林的工作和城市戶口,高加林一夜間又回到解放前。
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最終讓黃亞萍和高加林分手。
原以為夢想照進了現實,沒料到現實卻狠狠地給了高加林一紀耳光。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人需要有生活和做事的原則,才能在道德和需求發生沖突時保持內心的高潔。」
縱使再落魄,也不能丟了良心,生活再不易,也不能沒了本分。
唯有守底線,知廉恥,才能問心無愧地活在這人世間。
一個人良心放得正,未來路才能行得寬。
故事的最后,早晨的太陽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現出了一片斑斕的色彩。
高加林匆匆辦完手續,步履踉蹌地悄然離開了縣委大院,兜兜轉轉,終點又回到起點。
他帶著一份愧疚和忐忑踏上回鄉之路,仿佛聽見有人對他唱:「哥哥你不成才,賣了良心才回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回到村后,街坊鄰居都七嘴八舌地安慰他,不含任何嘲諷和惡意。
就連被他辜負的巧珍,也為他能再次當上教師奔走求人。
高玉德兩口子平靜地接受了兒子的命運,是劫繞不開,是禍躲不過,他們一輩子不相信別的,只相信命。
高加林望著濃綠籠罩的小村莊,望著滿川厚實的莊稼地,望著養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山河故里,心中涌起了一種深厚的情感。
早晨的太陽照耀在初秋的原野,大地萬物終將在柔和的光亮中脫去夜的衣裳。
加繆寫過這樣一句話:
「活著,帶著世界賦予我們的裂痕去生活,去用殘損的手掌撫平彼此的創痕,固執的迎向幸福。」
人這一輩子,誰都可能摔過跤,走岔路,有過屈辱,遭到過變故。
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老。
人生就是這樣不可預測,沒有永恒的痛苦,也沒有永恒的幸福,跌宕起伏的日子,原本就是生活最真實的模樣。
只有堅守初心,慎重每一次選擇,才能在喧囂中活出坦蕩又清醒。
只有放低自己,低谷里積蓄力量,才能為生活的窄門撬開一點縫隙。
只有吞下委屈,接受當下的境遇,才能用殘損的手掌為風雨的人生撐起一把幸運之傘。
如果你的人生處于低谷,如果你的選擇還在糾結,如果你當下生活充滿了絕望,不妨讀一讀路遙的《人生》。
它會帶你穿越黑暗,走出迷茫,找到存在的力量,讓璀璨的人生重新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