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是一只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就能感覺到光明。——泰戈爾
心不動,萬物生長。
事實證明,只有精神歸位,我們才能以內在精神的深刻性與穩定性,超越時間與外在環境的無限變化,在不確定性中確定地呈現出生命的歡喜與飽滿。
意識科學告訴我們,你把自己放置到什麼樣的位置上,決定了你所能達到的人生高度。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減法君印象最深:
我們給自己出的題目,造就了時光中的我們。
2022年,我們給自己生命賦予的關鍵詞,也許影響的,不只是2022!2022年極簡主義10大關鍵詞,每一個都自帶能量,生機勃勃,謹以此做新年的序章。
最高級的斷舍離,其實是回到你自己。
從全息科學的角度來說,你身上任何一個細胞,都蘊藏著完整的生命信息,都可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同樣,你的意識,也先天地具有無限的可能。
宇宙是如此的神奇,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賦予了大自然豐富的多樣性與整體性。你是這個宇宙的一個窗口,正如哲學家則常講,深刻地認識你自己,就能真正的了解這個世界。
500多年前,王陽明先生因得罪劉瑾而被發配到貴州龍場驛站。在身心絕境中,他始終堅持一心求道,最終也證悟了這樣一個道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明了了本自具足,并不意味著你不需要做出什麼努力,就可以體驗到生命的豐富。相反,它只是提供一種信念與方向,提供給你人生的無數出路而已。
你只有強烈地相信它,并把向外尋求的目光轉向自身,遵循身心的運動規律,身心合一,在事上磨煉與呈現,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身心努力,才可能把種種內在的必然變成現實。
與生俱在,相信一切皆有可能,這將為你開啟強大的精神能量寶庫。
極簡主義的最終目的,就是身心歸位。
人體是一部精密的機器,而且具備自動運轉的智能性。當你敬畏這種自然的神秘力量,善待自己的身體,盡可能地使每個部位發揮出正常功能,就能使自己呈現出自然的勃勃生機。
造物主給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分配了職能,在其位,才能盡其能。耳朵負責聽,眼睛負責看,胃只應負責消化食物,而不是去盛滿焦慮與恐懼。各個部位照顧好自己,又彼此緊密關聯,就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是生命內在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精神也應回歸到自身,連接高我,與身體融為一體。精神向外尋求,向外攀附,就會魂不守舍,居無定所。只有精神回收,安靜內守,向內覺醒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才能為自己找到真正的出路。
身心歸位,吃飯時專心吃飯,睡覺時專心睡覺,做事時專心做事,每天都是最好的修行。
與身體免疫力一樣重要的,是精神免疫力。
所謂精神免疫力,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外界環境變動中,體現出的精神穩定性與包容性。同樣條件下,精神越穩定,一個人的精神免疫力越強大,身心越不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與影響。
事實上,大部分的身體失常狀況,都是在精神狀態不佳的情況下出現的。而精神狀態的惡化,常常會加重身心失衡導致的疾病。
遭遇災難,陷入人生低谷,那些對生活始終抱有積極看法的人,因為內心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通常受到的傷害會更小。特別是那些有著堅定光明人生追求的人,反而能夠利用這樣的考驗機會,涅槃重生,成就更廣闊的人生。
在龍場九ㄙˇ一生的王陽明,認為積極樂觀的精神是他絕處逢生的法寶,他在《瘞旅文》這樣寫道:
自吾去父母鄉國而來此,二年矣,歷瘴毒而茍能自全,以吾未嘗一日之戚戚也。
能夠驅散黑暗的,只有內心的光明。最高級的精神免疫,就是擁有堅定不移而又積極開闊的信仰。
斷舍離,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方法方式,為越來越多人所喜歡。
斷舍離的精髓,不是物質的增減,而是精神的極簡。真正理解斷舍離精神實質的人,都把斷舍離界定為一種實現人生「長期價值」的生活態度。
以物見人,以人悟道。斷舍離最終指向的,就是人的精神世界。正如《斷舍離》的作者山下英子所說:「斷舍離」幫助人們擺脫了對現實雜物的執念,同時也在悄然無聲地清理著心靈的雜物,讓人們自在、自由、自我地過好當下。
虛室生白,吉祥止止。處理多余的物品,整理無序的環境,使物歸原處,物盡其用,這樣的環境充滿生機與希望。而塞滿東西的空間,缺乏新陳代謝,既影響空氣的流動,也容易擠占人的眼神,凝滯人的意識。
相對于物質極簡,精神極簡更為重要。所謂精神的極簡,就是不糾結于一些不必要的思慮,而將意念聚焦于那些對自己有價值的人與事上,使自己成為更純粹、更自覺的生命存在。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上,當你的意識被光明的東西充滿,那些陰暗的東西便被自動隔離在自己的生命之外。
安靜,是獲取自然能量的最好方式。
喧囂的東西,都不持久。安靜的力量,則常常可以源遠流長。真正厲害的人,都在悄悄把自己的生活設為靜音模式。
把手機設為靜音,不打擾別人的生活,這是一種尊重。把嘴巴設為靜音,不輕易去議論與評價他人,這是一種智慧。而把人生設為靜音,在獨處中覺醒自己,則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
周國平曾經說過,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大多數人常把社交當成一種必備的能力,殊不知,獨處才是人生真正的必修課程。
安靜獨處的能力,真正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命質量。那些所謂的高人,都非常善于在獨處中發現自己,提升自己,在與身心的對話中完成人生的躍遷。
專注愛好,閱讀經典,靜坐冥想,反思覺醒,這些都是是強大精神力量的安靜修行方式,用這些方式充滿自己的獨處時光,真正意義上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星辰大海是人生的加速器。
星辰大海是一種美麗,是一種力量,是一種開闊,是一種包容,是一種生機,更是生命本身。讓自己置身于星辰大海中,這其實是一種非常高級的人生智慧。
其一,我們要保持身心的生機,就要不斷地從大自然中汲取能量。而星辰大海作為大自然的奇跡,集中蘊藏著豐富的天然能量,經常接近它們,就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能量補給。
其二,星辰大海代表著格局,代表著出路。當我們仰望星空,親臨大海,我們的意識會自動打開,接軌遼闊,接軌博大。這種狀態下的人生境界,會無形中得到提升。
人的意識同哪個層次的物質相結合,便會強化哪個層次的觀念與能力。糾結于小事,你會狹獈你的認知。著眼于藍天,你會舒暢與通透你的精神。
生活在陰溝中,當你仰望星辰大海,你的頭頂便有了光。
長期主義,是極簡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當一個人糾結于短期的利益與目標時,在相對狹小的時空范圍內,很容易滋生出不必要的焦慮與煩惱,從而限制自己的能力發揮。特別是暫時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很容易失去斗志。
相反,當一個人把目標定的高一點,放的遠一點,視野與眼界就會越來越開闊。在價值導向的過程中,很多雜音會被自動忽略,而那些所謂一時的困難,也都會成為成事鏈條上當然的組成。
長期主義者,愿意在更長的時間、更廣的空間里做事,他們通常把目標的時間單位設定為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為了完成更大的體驗與快樂,他們愿意忍受當下的痛苦,愿意承受更多的磨難與考驗。當他們站在人生的巔峰,自然會看到普通人所不能看到的風景。
最本質的長期主義者,著眼點一定不是物質的享受與財富的占有,而是追求心性的提升與人生使命的實現。
利他,是成就自我的最好選擇。
處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于你如何解決別人的問題。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在成就他人中圓滿自己。他們是天生的集體主義者,身體中流動著利他精神的血液。他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盡可能地幫助與覺悟更多的人。
稻盛和夫一生創造了很多奇跡,他27歲時開始創業,赤手空拳40年間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京瓷公司、日本KDDI公司。更是在78歲的年齡,成功拯救將即將破產的日航。
總結自己的人生,稻盛和夫把這一切歸功于「利他心」:
在商業中,「為社會,為世人」的思維方式、哲學是使企業能夠取得發展的最根本因素。
是的,當一個人不只是單單考慮自己,而是把更多的人納入自己的視野,以一顆慈悲之心開展事業時,那些成事的資源便會主動地靠近他,助他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格局決定了結局。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是出身,也不是學歷,而是認知與思維方式。
那些真正能夠成事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都有自己所擅長的「心法」。
這些心法,究其根本,無一不是「以終為始」思維的細化與延展。
所謂以終為始,就是一種超越思維,一種出路思維。很多時候,不是思路決定出路,而是出路決定思路。大方向對了,或者你站在更高層次上去制定計劃與目標,相關聯的智慧與資源會主動呈現。
另一方面「以終為始」也是一種倒推思維,就是從目標中倒推達成這一結果所需的條件、過程與步驟,并且細化成每一個可執行的動作與行為。然后拿理想當工具,按照反向推演的細節,一步步去原汁原味地實踐,就可以實現快速達到目標的效果。
這其中的關鍵,一是細節化,細化到每一個環節,人人可執行。二是當然性,當然地相信,從「我應該」進入「我就是」的狀態,接通目標的軌道,同頻共振,自然推進。
光有認知是不夠的,持續的行動才是一個人成事的關鍵。
如陽明先生所說,人需在「事上煉」,在生活與工作中反復地驗證與升級自己的認知,才能達到「靜亦定,動亦定」的人生境界。
精神終身成長,這才是你我一生最好的功課。你自己就是一座寶藏,回到當下,資源就在你身上,淋漓盡致地呈現出內心資源的豐富與廣闊,從而為自己打創造生命價值意義的嶄新世界。
禪詩有曰: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日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日行一善,歡喜地過好今天,相信就會迎來美好的明天。人生不必遠求,每天懷好意,說好話,辦好事,平和喜悅地活在當下,與繁重的生活一起修行,一切該來的自然會被你吸引而來。
苦難就是最好的人生財富,經歷過去一年的磨難與考驗,2022,對每個人都是難得的覺醒機會,請回到自己,從「心」出發,把最寶貴的時間用在覺悟人生上。
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靈魂的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