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很多人視收納和家居態度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像之前收納專家近藤麻理惠在歐美爆火,靠的就是對生活的認真和對收納技巧的透徹挖掘。
也因此,在如何收納、如何布置自己的小家一事上,不少人都頗有鉆研的態度。很多人的裝飾成果,甚至能看得人怦然心動。
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博主,生活在日本大分縣的主婦Yama,就與丈夫和一對兒女共同過著理想中的「極簡生活」。
她形容自己的生活為「少而暢快,簡而豐盛」。在她介紹的日常中我們能看到的不是刻意追求「極簡」 的別扭,而是一種融入其中的怡然自得。
Yama最近新搬的家不到70平,一家四口的生活卻井然有序。
加上從窗口望出去的超廣視野,生活并沒有因面積小而受到拘束。
客廳整個看起來似乎空空蕩蕩,但細看之下能發現,為了簡約與整潔其實下了不少功夫。
為數不多的收納空間幾乎每一寸都做到了有效利用,從雜物歸置到藥物分類,該有的東西并不會因為追求「簡約」而拋棄。
自己和女兒的寢室,房間里并沒有設置床。被褥收納在櫥柜中,需要時才會展開使用。
丈夫的房間乍看上去也是一片空白,各種物品的規整都是靠合理的收納。
兒子的房間和丈夫類似,不同的是多了一個高度可變的桌子。學習時配合椅子正經坐著,休息時調節到適合懶人沙發的高度,可以有足夠的發揮空間。
洗手間分成了兩個部分:小面積的馬桶和淋浴間,及大面積的洗漱與洗衣間。
乍看一無所有的洗衣間同樣大有玄機,無論是小遮簾還是鏡子背后,都能容納存放物品的「無限可能」。
廚房同樣是遵循了相同的標準:東西可以少,但是該有的絕對要有。一件用品能有多樣用途,就給它盡可能多的發揮空間。
于是你看到的廚房可能是這樣的,好像要啥啥沒有,極度不方便。
但是打開收納之后才發現,容得下的東西可能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多。
抽屜中不僅按區域進行了劃分,不同層高的抽屜還考慮到拿取的便利程度,分配了使用頻率不同的器皿。
一些有高度的、大件的物品,同樣規整到了合適的地方。
各種「縫隙」存在的地方,都安排上了常用的料理工具。
每一個格子放什麼東西都有標簽標明:點心、面包粉、主食...
你以為屋里空蕩蕩的肯定啥都沒有,但Yama連各種零食、方便食品,乃至每次購物的塑料袋的收納都給整得明明白白的。
加上色調的搭配、精心挑選的每一件物品和收納用品,不用特意追求高價就能打造出很舒適的視覺效果。
這種「一物多用」的理念成了Yama極簡生活的源泉:時刻保持收納、移動、調節的狀態,一件物品的作用能頂得上好多件,整體看上去自然會寬敞、簡潔許多 。
當然,很多不了解的人會質疑這種做法:收拾東西增加了工作量不說,空蕩蕩的房子真的滿足生活的各種需求嗎?
Yama給出的答案是:當你適應了自己喜歡的生活習慣,必要的地方和物件絕對不會妥協時,自然能感受到自己的心情。
追求程度合適的合理利用,保證生活的基本需求才稱得上是極簡。刻意削減家居物品數量,導致沒法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只能說是本末倒置。
當然,生活方式的選擇沒有固定的模板,適合自己的才算是最終答案。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Yama的選擇可能并不適合。
但對精通收納和各種居家技巧的她來說,這些「麻煩」的操作,也是日常生活中享受的一部分。從她的其他生活片段中,也能看到這種專注于簡約的熱愛。
在今年搬到這個65平的小房子之前,一家人住的是一棟傳統帶院的民房。
同樣,這里也被Yama打理得簡潔又舒適。
日常除了整理房子,花朵和院子也成了融入生活的一部分。
閑下來的時候可以把腦袋放空,什麼都不想。
也可以心無旁騖地準備美食
做做手工
規劃空間
思考最合理的收納方式
雨天聽著雨聲窩在被子里看看漫畫
夜晚在自己喜歡的空間里入眠
是很讓人羨慕的理想極簡生活了。
因理念和收納技巧而聞名,Yama有了自己的視訊欄目和博客,出版了各種有關收納和生活方式的書籍。
但是也像她理解的那樣,不必讓每個人都追求所謂的「極簡」
,適合自己的收納和方式,才算最好的方式。「少而暢快,簡而豐盛」,不是一味地追求簡化,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收納習慣,跟著她的生活日常一路看下來,真的感覺舒爽又有點向往了。
怎樣去認真地生活,其實也是一門值得欣賞的藝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