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精簡你的人生,在繁雜生活中,獲得簡單的快樂

珮珊 2022/07/10 檢舉 我要評論

「少即是多」這一詞語源自于建筑師密斯.凡德羅。它被日本作家本田直之用為書名,意在告訴我們一個大道至簡的道理——返璞歸真。

你還記得買第一輛車時的激動心情嗎?無論它值多少錢,那份由新車帶來的興奮和喜悅一定在你心里激蕩了一段時間。當它慢慢變成你的老朋友,不再新鮮的時候,幸福感也隨之消 散。車子、房子都不過如此。

你的快樂源自于對它的征服和獲得,于是,我們靠不斷購買更好的、更貴的物品獲取自己的幸福感,也陷入了這種不斷失去幸福感的牢籠中。

《少即是多》作者將這一現象定義為:物質的加法時代已經過去,靠滿足物質需求獲得快樂持續的時間越來越短。

最近,我的手腕一直光禿禿的,沒有任何點綴和裝飾品。那些耗費了我許多精力和時間敗來的手表、手鏈、手鐲,已經蒙了塵,束之高閣。我記得買到它們時短暫的快樂和滿足,不久后,新鮮感逝去,再耀眼奪目,也無非是陳列品或者是我的一個附屬品。

花錢帶不來永恒的快樂。更可悲的是滿柜子即將淘汰的衣服,如雞肋般存在,有的是買來沒穿的,有的是買來穿了有一兩次就不會再穿的。

丟棄的時候,會想起買來時候的沖動和新鮮,無用武之地的一刻,半點價值都沒有。

物質如此,生活又能好到哪里? 我們的生活,被各種繁雜的關系捆綁。就像一張無形的網,把本應簡單通透的生活罩得密不透風。沒有意義的應酬,手機上的游戲軟件,app,群聊,信息,碎片化的新聞,占據了大量的時間,讓你來不及對一件事進行認真思考,就跳到下一件事上了。

我們可以被手機捆綁,被各種關系捆綁,被沒有頭緒的工作捆綁,但和自己的家人好友團聚的時光卻少得可憐。

工作雖然占據了生活的多半時間,但低下的效率,無質量的會議,讓日復一日的忙碌變成了「瞎忙」,看不到能力的提升和團隊的成長。

糾纏在一堆瑣碎的事物中,脫不得身。看不出生命的質量和狀態,又談什麼幸福? 于是,我常聽朋友們說:不知道什麼是快樂,擁有的越多,越感到一股無形的空虛。

精簡你的人生,勢在必行。

甩掉不必要的負累,學會舍棄,找到你生命中真正所需。不被別人的眼光左右,如果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會被各種顧慮羈絆迷失自己。活好自己的人生,別人看你的態度和眼光,并不能改變你的生活。

選擇自己的喜歡的好朋友,精減你的朋友圈。有時候學會拒絕,會讓你活的更純粹。

一位聯絡不多的朋友邀請我去聚個餐,如果是平常,我也許會如約參加,但我明白她的意圖是順便推銷,委婉拒絕了她的邀請。并沒有因為這件事感到遺憾,反而為遵從內心的選擇感到輕松。

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利用做一頓飯的時間,可以聽一本書;去掉翻看朋友圈的時間,可以多看一本書,積少成多。當成體系的知識打通了你的大腦回路,讓你活得更通透的時候,你便學會了不把時間浪費沒有任何意義的世界里。

與其追求更高的職位,不如多一項生存技。摒棄固定型思維,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未來的人生。當一份工作駕輕就熟的時候,你很難發現自己還有其他技能和更多的可能性。要不斷突破自己的固有成見,發展其他領域,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力,尋求「復業」,讓你的人生更精彩。

作者說:「不要一味追求在公司的職位,而要致力于尋求找到自由自在的工作方式,具體而豐富的工作成果和不斷成長的機會。」

你的生命中,還有更多的可能。需要撥開層層迷霧,去掉不必要的繁瑣,方能領略人生真諦。少即是多,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化繁為簡,在樸素中尋找更長久的快樂。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