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啊,我從年初開始斷舍離,舍棄了家里好多不必要的物品……現在房間的確是敞亮了許多,但為什麼我心里還是常常堵得慌呢……」
「你說,是不是我斷舍離的方法不對啊?」
在回答這位女生的問題之前,小編想先向大家講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喬舒亞·菲爾茨·米爾本,和他的好友瑞安·尼科迪·默斯。
喬舒亞曾經是美國一家大企業的精英,拿著6位數的年薪,22歲就成為了公司里最年輕的領導。
順理成章地,他買大房子、買昂貴物品、度豪華假期……卻唯獨無法得到持久的快樂。
一番反思后,喬舒亞選擇辭去工作,丟掉家中90%的物品,而這也讓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喬舒亞的經歷,也影響了他的多年好友瑞安,在喬舒亞的幫助下,瑞安僅用了21天就完成了斷舍離。
故事只到這里就結束了?當然不是。
在做完所有物品的斷舍離之后,喬舒亞和瑞安又果斷地將斷舍離的目標轉移到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方面:
人際關系、工作和健康。
這就正應了他們在二人的新書《極簡主義》中寫下的一句話:
「極簡主義從舍棄開始,但終點卻是更有意義的人生。」
所以,對于開頭女生留言中的問題,小編的回答是:
斷舍離的方法并沒有錯,只是斷舍離的范圍還不夠。
好在,這本書中,喬舒亞和瑞安就將他們在斷舍離過程中的心得,濃縮成了一條條建議,分享給讀者們。
小編呢,也從前面提到的社交、工作、健康三個方面入手,一共整理出了極簡主義生活的7條終身建議,與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快樂~
在喬舒亞和瑞安看來,人際關系是人生價值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沒有人際關系,我們就無法過上有意義的生活。」
不過,也并非是所有的人際關系都能使我們有所收獲;
在書中,作者就向我們分享了3個「極簡主義社交」的方法,幫助我們建立積極的社交環境。
方法1:
評估現有的人際關系。
是時候認真地看一看自己現有的人際關系了。
它們讓你快樂嗎?
它們讓你滿意嗎?
它們支持你嗎?
它們幫助你成長了嗎?
以上4個問題,就是作者二人認為的,在評估自己現有的人際關系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在作者二人看來,人際關系也分為正面的和負面的兩種。
正面的人際關系,能讓我們快樂,幫助我們成長;
而負面的人際關系,則會讓我們感到空虛、沮喪、不滿。
當然,對于那些被我們劃分為負面人際關系的朋友們,我們應該選擇的態度并非是絕交或直接拉黑;
而是,減少在這些關系上的精力投入,轉而將更多的精力花在那些重要的、正面的、值得的人際關系上。
方法2:
尋找新的有意義的人際關系。
除了評估現有的人際關系以外,我們還需要去尋找新的有意義的人際關系。
同樣地,喬舒亞和瑞安認為,在尋找新的關系時也有三件事需要考慮:
自己想要從新的人際關系中得到什麼?
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底線是什麼?
為了吸引這樣的人,自己必須變成什麼樣的人?
此外,作者二人還認為,一段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應當包含8個主要元素:
愛、信任、誠實、關懷、支持、專注、可靠、理解。
這不僅僅是在告訴我們,在好的人際關系中,我們要能夠從對方身上收獲這8件事;
還是在告訴我們,我們自己也要成為滿足這8大要素的人,去給予對方溫暖和善意。
小編也覺得,只有讓自己先成為更好的人,我們才能吸引到更好的伙伴不是~
方法3:
改變自己,而非他人。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有與他人發生分歧、進而想要改變他人的時候。
但作者二人說:「在任何關系中,你都不應該指望他人為了遵守你的標準、信仰或價值觀而改變。」
「你唯一能改變的人是你自己。」
不過,作者二人同時還認為:
「當你以身作則時,與你走得最近的人往往也會跟著效仿。」
也就是說,當我們待人有禮貌,我們周圍的人也會變得彬彬有禮;
當我們工作勤奮,周圍的人也會開始嚴于律己。
優秀會「傳染」,想要改變他人,就先從改變自己做起吧~
我們啊,很容易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工作給困住;
這時,無論在物品上做多少斷舍離,都很難讓心靈得到徹底的放松。
對此,喬舒亞和瑞安提出了「極簡主義工作法」,幫助我們重拾對生活的熱情。
小編也整理出了其中2點,與大家分享。
方法1:
擺脫「應該做」的枷鎖。
從網絡上也好,從身邊人口中也罷,我們總能聽到許多我們「應該做」
的事。應該找到一份「好」工作,領到可觀的收入,繳納養老保險;
應該按部就班工作直至退休,再趁著老了享受幾年人生……
這些「應該做」的事或許的確能讓我們的一生過得平靜順遂,但,就像喬舒亞和瑞安說的,我們很難從中得到快樂。
因此,作者二人建議我們,要打破這種「應該做」的枷鎖。
小編也覺得,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并不在于我們擁有多少金錢、處在什麼職位、事業有多麼成功;
而是在于,我們是否對生活有足夠的熱情,是否為自己而活。
方法2:
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
一旦擺脫了「應該做」的枷鎖,我們就能夠專注于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物。
而關于熱愛的事物,喬舒亞和瑞安認為,評判標準只有一個:
「如果金錢不成問題,你的人生里最想做些什麼?」
或許大家會覺得這種想法很幼稚:「只顧著追求熱愛的事,難道就不謀生了嗎?」
但喬舒亞和瑞安希望我們明白:
「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人在靠你熱愛的事情謀生,他們在做著令你著迷的事。」
所以,作者二人建議我們,去找到至少三個以自己熱愛的事情謀生的人,向他們學習經驗,然后大步行動吧。
或許過程會很辛苦,或許一開始根本得不到回報;
但只要那是我們熱愛且著迷的事,自然就一切都值得~
「我們想要你享受自己的生活,而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將帶給你最佳的狀態。」
喬舒亞和瑞安認為,健康生活有兩個主要成分:飲食和鍛煉。
也因此,在書中,他們就針對這兩個方面給予了我們不少極簡生活的建議。
喏,都被小編整理在下面啦~
方法1:
合理規劃飲食。
作者二人所倡導的「極簡飲食」,并非是為了保持身材而選擇少吃甚至不吃;
而是指代一種合理規劃飲食的生活方式。
在書中,他們為我們列出了這樣3個食物清單——
應該避免的食物:加工食品和包裝食品、甜品;
應該少吃的食物:面包和意面、水以外的一切飲料、奶制品;
應該多吃的食物:水、綠色飲品、新鮮蔬果汁、蔬果、豆類、魚類、有機食物。
按照這3份清單建立適合自己的「極簡飲食結構」,長期堅持,一定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健康。
方法2:
將鍛煉融入日常生活中。
關于鍛煉,有這樣一種常見的錯誤觀念:我們必須嚴格按照鍛煉的那一套體系去做才能變得健康。
我們誤以為每天必須跑八千米,誤以為必須一周七天去健身房……
但,就像喬舒亞和瑞安說的,我們并不是要把自己練得像個健美運動員;
而所謂「極簡鍛煉」,就是將鍛煉融入日常生活當中,尋求緩慢的進步和改變。
健身房每周去2-3就好;
剩下的時間,不妨晚上躺在床上做做俯臥撐或仰臥起坐,以「讓自己感到稍稍疲勞」為準;
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走路代替乘車,樓梯代替電梯……
越是這樣簡單的鍛煉方式,越有利于我們長期堅持、有所成效~
做到極簡,才能在心上挪出個位置,讓其它驚喜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