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蘇格拉底說:未經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不持有的生活》一書中這樣說:
所謂不持有,就是要把我們從周圍紛繁復雜的事物中解放出來,這麼做就是為了要確立人生的優先順序。
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人們往往會把物欲當成幸福,也因此把追求更多的收入看成是成功。
當你把物欲作為第一優先順序時,你可能變成它的奴隸;當你把自己和他人的快樂,作為第一優先順序,你更容易收獲了幸福和滿足。
當達到物質上的極簡后,就會發覺自己必須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而擺脫混亂的身外之物,你就會騰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與使命。
極簡主義倡導者喬舒亞,曾經因為忙于工作,疏于對母親的陪伴。母親去世后,他開始后悔。
后悔為了追求物質欲望,卻忽視了身邊最需要在意的東西。
喬舒亞曾是一個每周工作70小時、每年工作362天,年紀輕輕就拿上6位數年薪的企業高管,20多歲就買了名車豪宅,有一個美麗的妻子。
越來越有錢的他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物品,但他發現幸福感并沒有增加,實際上他的生活一團糟。
因為忙于工作,他疏于對母親的陪伴。
母親去世后,他開始后悔。后悔為了追求物質欲望,卻忽視了身邊最需要在意的東西。
一番反思后,喬舒亞決心斷舍離,開始過極簡主義的生活。
他丟掉了家中90%的東西,只剩下288件物品,但每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樣的極簡生活,反而讓喬舒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與自由。
他發現極簡主義生活態度更能體驗生活的樂趣,也更能表達生命的意義。
之后,他用自己的感受完成了《極簡主義:活出生命真意》。他在書中寫道:
「活出生命的意義,成為極簡主義者,是通往幸福感的鑰匙,安全感源自我們自身,追求幸福感和追求物質占有并不是同一條道路。」
放假在家,想著陪家人過個輕松愉快的周末,不成想,貨物成堆的車庫需要整理;
駕車帶著兒子去游樂園,誰料到,老板的電話緊隨其后;
……
也想生活輕松、自由,可就是身不由己,總想要滿足各種欲望。可結果卻是自己疲憊,親人埋怨。
李濤就常常深受其害。為了拿下項目得到更高獎金,每天疲于工作的他,已經三個星期沒有回家了。
他覺得這樣才能掙更多的錢,才能給妻女掙得更好的生活。可偏偏妻子不理解,還帶著女兒回了娘家。
其實,妻子和女兒并不需要那麼多物質上的需求,她們更渴望李濤的陪伴。
降低對物欲的要求,更能獲得心靈的富足。
幸福源自有意義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充滿自由與熱情,而非身外之物。
可現實中,很多人跟李濤一樣,太在意想要擁有更多東西,卻忽視真正需要珍惜的東西。
人們總是抱怨房子小,沒有更大的空間放置東西;抱怨孩子的玩具太多,扔得到處都是,卻從沒有發現這些煩惱的根源是什麼?
如果能擁有極簡生活的意識,就能幫我們減少這些難題。房子小,只買需要的東西;玩具太多,可以少買一點。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孩子會更快樂。
台灣「第一才子」,《商業周刊》的創始人余維純曾經說過:
「如果從生命和生活的角度看,讓空間保持空,讓假期變成閑,也許才是最合適宜。」
放空自己,身處舒適,用心靈感受生活,便會發現生命的不同。
成功需要極簡主義生活,極簡主義也能成就人生的成功。
越是成功的人,越知道如何精簡,越知道時間和精力應該如何分配,不被無所謂的事物所擾,將精力用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
烏拉圭前總統何賽.
穆希卡是將極簡主義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代表。
有人會問:「身為總統,應該是高工資,還崇尚極簡生活嗎?」
是的,他的工資比一般人高,但全部工資百分之八、九十都用于慈善,幫助窮人的孩子上學。
一輛老舊的甲殼蟲汽車,就是值錢的家當,還是朋友們湊錢買的。閑暇時,他開著拖拉機耕地、種花,活脫脫一個農民。
家里沒有傭人,家務活都是他和夫人共同承擔。
身為烏拉圭人民愛戴的總統,生活簡約卻不簡單,他對記者說:「擁我所有,我活得很好。」
他被人們譽為「最窮總統」也是「最富有精神的總統。」
他推崇的極簡主義生活,讓他有更多精力,專注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
極簡主義,讓生活充滿活力,也感受出了生命的意義。喬舒亞在《成為極簡主義者》中說,自從成為極簡主義者以來,我們的錢包鼓了,雜物少了,干擾也少了。
極簡主義把我們從冗余的生活中解放出來,體會了生活的樂趣,也收獲了人生的幸福。
如果將這方法根植于大腦中,當它生根開花時,就能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極簡主義,并非高不可攀,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能實現。當你以簡化生活為手段,獲得幸福為宗旨時,它會變得格外容易。
第一,減少消費主義對生活的影響
好容易有了假期,計劃著和家人、朋友開心玩耍。但打開衣柜的瞬間,立馬崩潰。
從未穿過的衣服,貼著標簽已經過期的化妝品,ㄒ丨ㄝˇ拼買來的包包...
都在提醒你,計劃要泡湯,你需要整理這些東西。
有消費主義思想的人,認為這些都是我喜歡的。
他們誤把占有當做喜歡。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只是滿足了對物質占有的欲望。
他們更不知道,欲望一旦被滿足,想要占有程度就會降低。
電商平臺一年一度的雙十一打折促銷,就是商家利用消費主義思想,激發購買欲,從中盈利。
其結果就是,剁手買了很多用不上的東西。
所以,減少消費主義對生活的影響,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小對物質占有的欲望。
第二,制定開支計劃
成家的人都有這種體會,在無計劃,亂消費時,錢有多少都可以花完,而正經需要時,卻拿不出來。
小楊因為結婚沒有新房,與相處三年的女友分手。
小楊家人的消費觀就是「掙一花三」,以至于小楊到了結婚年齡,家人也沒能存夠買房錢,付房子的首付都不夠。
沒有計劃地消費,只會讓你的生活越過越糟,生活走下坡路。
俗話說:「手里有糧,心中不慌。」講的就是生活要有計劃的重要性。
制定開支計劃,生活越過越美好。
第三,愛上看不見的事物
熱播劇《人世間》中的周秉義臨終前囑托家人:「我ㄙˇ后,不必買墓地,就放在爸爸、媽媽的墓室里吧。」
身為市長的他,生前從未對父母盡孝,自己深感愧疚,想在去世后陪伴在父母身邊,彌補缺失的孝心。
對周秉義來說看不見的東西是對父母缺失的愛。
而這種愛平時就在我們身邊,只是被忽略罷了。它可以是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溫暖的擁抱,一件再簡單不過的幫助...
總之,那些讓人溫暖,使人懷念的事,成就了看不見的內容。
在我們愛上那些看不見的卻更有意義的東西時,人生也會幸福。
極簡主義是一個思考工具,它鼓勵人們去除生活中不重要的事物,專注于最重要的事物。
極簡主義,不是簡單的舍棄,而是刻意的聚焦。極簡主義,表面上是生活的減法,本質上卻是生命的加法,靈魂的升華。
穿越物質的海洋,找到生命的本真。極簡主義的精髓是幫你找到對你而言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東西,獲取真正的自由。
斷舍離不是目的,回到你自己,過上更有意義的生活才是。
就像喬舒亞在《極簡主義:活出生命真意》中說的那樣:
「從今天起,愛上看不見的恒久事物,生命中重要的事物,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道德經》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愿你成為上士,勤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