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生活做減:以輕盈的心,去做喜歡的事

珮珊 2022/07/21 檢舉 我要評論

莊子在《逍遙游》說: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意思是說,鷦鷯筑巢,森林再大,只要一棵樹枝;鼴鼠到河邊喝水,只能填滿肚子。

一個人只有保持空杯

才有新鮮的能量流動

臨近過年,很多人都會說,現在的過年越來越沒有意思了,不會再有過去那樣的感覺了。

不期待吃美食、也不期待體驗不同的生活,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團聚。

可是現在想團聚又怕團聚,因為回去害怕催婚、害怕誰有買了房換了車等等。

其實,這些擔憂,是現代人的心病,心里的物欲太多了,以至于無法好好享受一次節日、一次歡喜。

當我們日常每一天都吃得很好的時候,很難體驗到對于食物的期盼。

當我們物質已經很豐盈的時候,我們很難體驗到滿足,有的是對更好的追尋。

但是不管怎麼努力,最后得到時,卻體驗不到欣喜的感覺。

這一切都在提醒我們:擁有的太多了。

一個杯子,只有空杯的時候,才能重新倒入水,人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塞得過滿,就沒有空間感受了,感受是流動的能量,當我們內心被多種物欲所填滿的時候,感受已經無法再流動了。

人生要懂得留白,留白才有天地寬。

從東方美學觀來看,留白一詞源于中國畫,指在一幅畫面中有意識地留有空白,表現意境與空靈感。

越留白,越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美,人的心靈何嘗不是這樣,當心靈填滿了物欲,就無法體驗到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了。

西方美學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也與中國東方的留白之美相契合。

給我們的物欲做減法,讓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得以流動起來。

以輕盈的心,做歡喜的事

人生才會愜意與滿足

就像莊子所講,森林再大,鷦鷯也只要一棵樹枝,鼴鼠飲水,最多也只能填滿肚子。

其實我們的心能夠承載的也是有限的,若我們不給自己的物欲做減法,就不會有新的感受再進入到我們的生命中。

看似我們擁有了更多,實際上,我們卻損失了更多。

孟子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我們,卻常常魚也想要,熊掌也想要,所以就會有很多痛苦。

比一個非常例子;

兩位女性,一位女性的伴侶非常顧家,喜歡做飯,會照顧人;另一位女性的伴侶,事業做得非常好,家里比較富裕。

這兩種情況其實都是擁有的,但她們卻相互羨慕,為什麼?因為二者就想要。

當我們想要的越多,思想就會越復雜,心里的念頭也會一個一個地閃過,被這些思想所包裹,就開始失去了內心的定力。

現在我們常常說五感,色生香味觸,其實人是六感,我們的念頭,也屬于我們的感官。

當我們沉浸于自己的所思所想,并把它們認定為真實,實際上我們已經成為了感官的奴隸。

感官是為人而服務的,但現代人都在服務感官,如果我們不簡化念頭,不清理思想,我們所做的任何決定都不一定是對的。

只有我們將這些瑣碎的思想,從我們的生命中清理掉,我們的心靈才能更加純凈,我們才不會帶著偏見與執著前行。

以輕盈的心,做歡喜的事,人生才會愜意與滿足。

為情緒做減法

心靈才能更加澄澈

和我們的念頭相同,我們也需要在自己的情緒上去做減法。

其實每一次情緒的產生,都和我們未滿足的欲望相關,當我們不斷地調整自己內心的欲望時,我們的情緒自然會得到緩和。

但要知道,一切外境的顯現都是我們內心的呈現,也就是說一切的人、事、物都是我們所吸引的。

要在心靈深處意識到,每一次對于情緒的疏通,都是一次和過去糾結的能量說再見。

每一次情緒的爆發,意味著我們在負面的能量上又一次加深,所以,在情緒上為自己做減法。

當我們因情緒所動的心越來越少時,就會發現,能夠體驗滿足的時刻多了起來,這些滿足都是源于我們內心的一種平和。

給我們的生活、物欲、念頭、情緒做減法,我們的心靈才能更加的澄澈。

給我們的心靈留白

就是給生活做減法

我們要做的是什麼?

盡可能多地做覺察,覺察,每一次起心動念,每一個人所增加一次覺察,都意味著我們與智慧更近了。

回到智慧的內在,可以讓我們顯化更多外在的富足與智慧、

給自己的心靈裝上鏡子,開始對鏡外面的一切人、事、物,每一個事情的發生,都在映射自己內心。

每一次對鏡之后的結果都去接納,然后在心上去修,把外境的一切的發生,當成鏡子的成像。

當我們的內心越來越輕盈,當我們的內心越來越簡單越輕松,我們的人生就會更加的幸福,也會更加地容易滿足。

你會發現每一種食物不再是飽腹,而是滋養,你會以歡喜心品嘗它,你也會看到你身邊的人變得不同。

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從減法開始的,每一次所做的減法都會為我們心靈的留白。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