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斷舍離:學會整理自己

珮珊 2022/08/02 檢舉 我要評論

被一件睡衣「脅迫」,是什麼體驗?

18世紀法國哲學家丹尼斯·狄德羅,很有發言權。

有一天,他收到朋友贈送的禮物,是一件精美華麗的睡袍。

狄德羅非常喜歡,連忙扔掉自己的舊長袍,穿著新睡袍在家里踱步。

可是,他總感覺哪里不對勁:

一會兒覺得書桌破舊,一會兒嫌棄地毯粗糙,仿佛一切都無法匹配這件做工考究的睡袍。

他扔掉舊家具,更換新地毯,將屋子里里外外翻新了一遍。

原本以為自己會因此變得更開心,沒想到只剩下了疲憊。

這時他才發現,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

經濟學家將這個行為稱為「狄德羅效應」,指的是:

人們擁有了一件物品后,會不斷配置更多物品與其相適應,以達到心理平衡的現象。

要想時刻保持內心的堅定,就不能被沖動裹挾。

因為一味追求,只會徒勞消耗你的精力。

1.你占有物品時,物品也在「占有」你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各種促銷活動層出不窮。

無論什麼節日,總能聽到商家的吆喝。

于是,很多人不看自己的實際需求,遇到喜歡的就往家里搬。

殊不知,當你瘋狂占有物品時,物品也在占有并支配你:

衣服越買越多,櫥柜放不下,干脆隨手扔在角落,導致家里的空間日漸逼仄;

鞋子越堆越多,房間凌亂不堪,每每下定決心收拾,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不知不覺,你的錢財在流失,時間被消耗,可是由此獲得的幸福感并沒有提升。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很多學生,有一天,學生告訴他,集市上有很多好東西,去了一定會滿載而歸。

蘇格拉底去逛了集市,回來后卻兩手空空。

學生們很奇怪,忙問他原因。

蘇格拉底說:

「此行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發現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我并不需要的東西。」

對蘇格拉底來說,不需要的東西就不買,如此便能保持內心恬淡,不為外物所累。

史學家黃宗羲說過:「少欲覺身輕。」

如果一個人的欲望都放在物質上,精神或將變得貧瘠荒蕪;

如果一個人的精力都放在名利上,身心或將變得疲憊不堪。

相反,一個名利隨緣的人,不會分散注意力到多余和無用的事物上,就能始終輕裝上陣,活出清爽、達觀。

2.不要陷入「鳥籠效應」

20世紀初,心理學家詹姆斯和好友打賭,說他能讓好友養一只鳥。

好友當然不信,他既不喜歡養鳥,也不需要養鳥,更不打算做出什麼改變。

直到他收到了詹姆斯送來的鳥籠,并將鳥籠掛在了家里。

人們來到他家,看到空空如也的鳥籠,都會問他:「鳥兒去哪里了?為什麼要掛一只鳥籠?」

剛開始,他還耐心解釋原因。

后來被問得不勝其煩,干脆買了一只鳥回來,讓鳥籠的存在變得合情合理。

詹姆斯賭贏了,他用一個鳥籠影響了好友的心緒,改變了好友的決心,干擾了好友的生活。

其實最開始,好友根本就不需要這個鳥籠。

可一旦他選擇收下,就開始被「鳥籠」牽著鼻子走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鳥籠效應」。

像這樣的事情,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

原本,你不需要買什麼,可是某公司送你幾個伴手禮,隨后,你購置了配套產品;

原本,你不喜歡玩游戲,可是好友送了你一只游戲手柄,感覺不錯,隨后,你添置了一系列游戲……

當賬戶里的錢慢慢減少,家里的雜物日漸增多,你這才驚覺,自己陷入了鳥籠效應。

這一點上,居里夫人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醒。

她和丈夫結婚后,搬到新房子里居住。

家居風格質樸簡單,接待室只有一張餐桌和兩把椅子。

父親打算送給他們一套豪華精美的家具,包括沙發和軟椅,居里夫人拒絕了。

丈夫提出「增加一把椅子」的提議,也被她否定了。

在居里夫人看來,有了沙發和軟椅,就需要付出很多清潔時間;多一把椅子,就需要增加很多應酬時間。

雖然家里設備簡陋,往來朋友不多,但他們內心從容而富足,為后世留下許多寶貴的研究成果。

其實,要擺脫鳥籠效應,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控制自己。

物質需求上,有自己的選擇,而不是人云亦云,被外在的標準捆綁;

生活追求上,有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左右搖擺,被他人的聲音影響。

當你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和重心時,就能排除外在干擾,活出真正的自在。

3.真正的斷舍離,是學會聚焦,而不是一味舍棄

提到斷舍離,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大刀闊斧地「扔扔扔」,毫不留戀地「丟丟丟」……

其實,這并不是斷舍離的真正內涵。

如果內心沒有規劃,生活沒有條理,隨手扔掉一件物品也許不會減少負擔,反而是徒增煩惱。

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說:

「斷舍離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進入舒適的行為技術。」

真正的斷舍離,不是簡單地舍棄物品,而是將目光刻意地聚焦在自己身上,讓自己的人生進入游刃有余的狀態。

1.羅列清單,讓生活有規律。

一位朋友告訴我,她以前從來不列購物清單,看到喜歡的就買,卻給自己添了很多麻煩。

比如,買了一個鈴鐺掛件回家,發現沒有好看的背包搭配,就下單一個非必需的背包。

而當她開始羅列購物清單,買東西以自己是否用得上為準則后,就能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時保持一份清醒。

不僅如此,她還會羅列每日清單,提前將自己一天的安排記下來,并堅定執行。

一天下來,都能把工作、娛樂、健身安排得井井有條,特別充實。

有句話說:「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要讓日子過得舒適簡單,離不開科學規劃,否則一天東忙西忙,內心卻不會有收獲感。

不妨借助「清單」來明確生活內容,當你聚焦了一天的安排,也就能保持專注,不為其他事情而分心。

2.區分主次,讓行為有重心。

如果清單里的事情特別多,讓人目不暇接,該怎麼辦?

這個故事或許能給你啟發。

一位教授上課時,拿出一個玻璃罐,把十幾塊大石頭放進去,然后問學生:「這個罐子滿了嗎?」

學生都說:「滿了。」

沒想到,教授依次又放進去一桶碎石、一罐沙子和水。

他提醒學生,如果順序顛倒了,不先放大石頭,其他所有東西就無法放進去。

學生們恍然大悟。

對我們來說,面對繁雜的安排,要先找到自己的「大石頭」,也就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只有把握住重心,建立軸心思維,減少外界的影響,才能專注在當下,持續獲得成長的能量。

3.減少消耗,讓內心有秩序

曾遇到這樣一個女孩,性格敏感細膩。

總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懷疑自己,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而忐忑不安。

她不堪其擾,于是前去找老師咨詢。

老師建議她試著建立穩定的內心秩序,聚焦真實的自己。

其實,別人的言行很多都是無心的。

真正可怕的,從來都是自己那顆在意的心。

因為看得太重,所以常常借此折磨自己,造成精神消耗。

如果一直活在別人眼里,最終會迷失在自己心里。

一個人最大的魅力,從來都是走在適合的路上,活出真實的自我。

學會愛惜自己,然后接納自己,進而精進自己,如此,便能避免自我內耗,篤定前行。

很喜歡一句話: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簡單,那就是聚焦在當下,專注在當下。

當你不把時間浪費在無關的事情上,不把注意力消耗在外在干擾上,自然就能活出自律,活出閃亮人生。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