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部《海岸村恰恰恰》清新甜美,人氣爆棚。
也給不少觀眾種草了與都市題材氣場迥然不同的「度假風」韓劇。
如今,又一部聚焦海濱生活的新劇上線。
陣容相當厲害,
導演金奎泰與編劇盧熙京,繼《那年冬天風在吹》、《沒關系,是愛情啊》后度次合作;
演員方面,更囊括了李秉憲,申敏兒,車勝元,金宇彬,韓智敏,李姃垠,金惠子等老中青一線戲骨,星光熠熠。
不少網友評論:光是看這群人聚在一起嘮嗑就能給五星——
《我們的藍調》
劇集講述在濟州島漁村,一群學生時代的好友,上了年紀之后再見面的故事。
描摹普通人的群像,展現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回憶與現實交織,瑣碎與美好并行。
作為一部以海島為背景的慢節奏劇集,《我們的藍調》給人的第一觀感就是舒服。
藍色的海岸線,沙沙的海浪聲,咸咸的海風混著淡淡的魚腥味撲面而來。
運鏡干凈、自然、克制。
又時刻傳達著滿滿的煙火氣與人情味。
開頭一場戲,就把濟州島上熱氣騰騰的漁民生活拍活了。
靠海吃海,碼頭是濟州島上最早蘇醒的地方。
天蒙蒙亮,月亮還未落下。
鏡頭掃過開闊的海面,定格在碼頭漁市上。
滿載而歸的漁民與趕來采購的漁商,共同組成了一幅熙熙攘攘的圖景。
吆喝聲、殺價聲、發動機的轟鳴聲,冰塊的碰撞聲與海浪聲混成一片,太陽也隨著這場熱火朝天的晨間拍賣一起升溫。
《我們的藍調》以單元劇的形式,將濟州島上14位角色的人生故事娓娓道來。
第一個單元,圍繞著水產店老板恩喜與銀行經理漢修兩位老同學的生活展開。
水產店老板恩喜,看似一位平平無奇的中年婦女,卻已身家千萬,在島上坐擁一棟房產,五個鋪面。
為人潑辣勤懇,行事老道。
開頭那場競拍戲里,
憑借多年的經驗,在同伴耳邊說了個數字。
以低價得標后,臉上是不露聲色的得意與狡黠。
向同伴遞了個眼色,轉過身就投入了下一項工作。
雙手插兜,順嘴吐了口痰,一個市井、粗糙的形象立住了。
競拍、送貨、賣魚,幾乎是恩喜全部的生活,忙碌也簡單。
與大多數畢業后留在島上、從事漁業的老同學不同,漢修是為數不多離開故鄉的人。
當年為了擺脫貧窮,發奮苦讀,實現逆襲。
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首爾知名大學,后來又當上首爾某銀行分行的經理。
人生贏家的號碼牌似乎早已握在手中。
然而事實卻很殘酷。
七年前,為了圓女兒燒錢的高爾夫夢,漢修將妻女送去美國。
七年后,卻幾乎落得傾家蕩產。
學高爾夫,拼得是家底,一個月光是女兒的訓練費就要幾萬美元,這對身為上班族的漢修而言本就是不小的負擔。
如今女兒又患上易普癥(一種運動障礙性疾病),成績一落千丈,復健更是需要一大筆錢。
為了女兒維持練球的費用,漢修夫婦開始四處借錢,并且大多有借無還。
久而久之,不大的在美韓國留學生和移民圈子里,人人都知道漢修一家名聲不好,對他們避之不及。
漢修的原生家庭對他也有怨恨。
當初為了供他讀大學,弟弟妹妹只念到高中畢業,本指望他能出人頭地,幫襯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可沒想到,漢修將全數所得都投入了自己小家庭的建設。
身為長子,擠占了弟妹的教育資源,如今不僅無法承擔贍養母親的責任,甚至反過來伸手向他們借錢。
經濟與精神的雙重重壓,幾乎把漢修壓垮。
因為工作調動,他離開首爾,回到老家。
生活本就捉襟見肘,同學聚會上不知情的老同學們以為他作為小經理手頭寬裕,起著哄讓他請客。
一百八十萬韓元,他不能拉下面子說不,只有一杯接一杯地把自己灌醉,可如影隨形的壓力讓他依舊清醒。
如同不小心踢到桌角劈開的腳指甲,又被情緒激動、登門鬧事的客戶補上一腳,疼痛仿佛是他中年生活的底色。
一個「粗俗」的富婆,一個「體面」的老賴,恩喜與漢修兩人的生活現狀形成鮮明的對比。
劇集通過不少細節,展現出他們生活方式與態度的差異。
比如吃飯時的狀態——
清晨,恩喜邊隨著音樂扭動,邊把自制飯團整齊地碼在飯盒里。
即使忙碌到只有在開車時才能擠出時間解決早飯,
也能邊踩油門,邊大吃大嚼。
每一口都有滋有味。
另一邊的漢修則伴著電話另一頭弟弟的數落,草草攪拌著鍋里的速食面,抄起鍋還沒落坐就扒拉起來。
對他來說,吃只是一個機械的動作,無關享受。
下意識地夾起面,大口吸進嘴里,潦草一嚼。
對待食物的態度,也是對待生活的態度。
再如工作時的樣子——
當顧客不留余地的討價還價,恩喜罵罵咧咧地拒絕。
多年的好生意帶給她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底氣。
對方繼續糾纏不休,
恩喜一怒之下將手里的刀直直插進案板里。
再看漢修。
苦于為女兒的培養經費掏空了家底,雖然已經坐上了分行經理的位子,依舊垂頭喪氣、忍氣吞聲。
為了推銷新產品,親自上街發傳單。
各種陪笑,點頭哈腰,俯身撿起路人隨手丟掉的傳單,撣撣土收進懷里。
抬起頭,繼續掛上標準的微笑。
客戶上門找茬,
漢修被對方踩到指甲脫落的腳趾,疼得齜牙咧嘴卻不敢吱聲,
還不忘囑咐同事給對方倒熱水,因為這樣「他在把熱茶吹涼的時候,脾氣就會跟著冷靜下來了。」
拮據的經濟條件,讓他不敢反抗從首爾降職到濟州島的調令。
一路向上爬一路遠離貧窮小鎮,最終還是回到了原點。
而恩喜與漢修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卻有著一段島民們人盡皆知的過去。
一場路口的堵車,讓兩人偶然重逢。
盡管20年未見,恩喜卻一眼就認出了漢修。
她將車停在路中央,她沖他拼命揮手,扒住車窗,身體向外探,扯著嗓門喊:
「你來濟州玩嗎?
什麼時候回首爾?
你有我電話嗎?
我的是010……」
后面一排車不耐煩地鳴笛、催促。
恩喜比誰都心急,恨不得把多年來想說的話一次性全部倒出,越急越語無倫次。
相比恩喜,漢修冷靜許多。對著恩喜車身上的電話號碼一拍,向她晃了下手機:
「號碼我拍下來了。」
恩喜這才放心,與漢修道別,囑咐他聯系自己,這才依依不舍地將車開走。
鏡頭到這里沒有結束,避開車流后,恩喜將車停在路邊,又折返回來,漢修已經走遠了。
在那之后,恩喜肉眼可見的心情不錯。走路哼著小曲,時不時地一蹦三跳。
關于學生時代的記憶,也隨之展開——
那時候,學校組織了一場校外教學。
恩喜懷里抱著一只豬崽,擠上公交車——她必須把豬賣掉,才能付得起參加校外教學的費用。
恰巧在車上遇到同樣背著一袋芝麻的漢修。
相似的家境讓漢修對眼前這個有些莽撞、粗魯的普通女孩有著一些微妙的情感。
所以當一群人取笑抱著豬崽的恩喜時,漢修站了出來,甚至還為此與當時的女友一拍兩散。
經歷了這場「英雄救美」,
恩喜也大膽起來,在一條無人的窄巷里,出其不意地把自己的初吻送給了漢修。
之后她向同學炫耀是漢修主動強吻了自己。
沒想到同學看笑話般當眾質問漢修,是不是確有此事。
恩喜已經做好了社死的打算,卻沒想到漢修走到她面前,一字一頓地說:
「我主動、強吻?……你不是也很享受嗎?」
一句「你不也很享受嗎」替恩喜解了圍,也讓她念念不忘了二十年。
這樣的溫柔,即使過去十年、二十年,再回想起來也還是會小鹿亂撞吧。
于恩喜而言,漢修是理想般的存在,也是在心里的某個角落一直支撐著她積極生活的動力。
即使日常充滿了濃重的魚腥味,記憶里的那個少年依舊是海風的味道。
看著眼前這個高大帥氣、西裝革履的男人,恩喜臉上滿是欣慰:
「你要是以頹廢的姿態出現,我一定會很難過又失落,因為那就等于我的回憶和青春都崩壞了。謝謝你過得這麼好。守住了我燦爛的回憶和青春。」
可真實的漢修呢?
當得知恩喜位列「銀行特級貴賓名單」上時,
他第一反應先是贊嘆這個女人,一直都是那樣強悍、有行動力。
緊接著就萌生出了不大光彩的小心思——
他邀請恩喜到家里做客,特意將與妻女的合照藏起來,模棱兩可地告訴對方自己已經和妻子分居。
他約她一起去兩人的初吻發生地木浦旅行,既是追憶青春,也有點借機打溫情牌的意思。
看著波瀾壯闊的海面,眼前回放起當年幾人嬉笑打鬧的場景,那時候快樂很簡單,未來還充滿希望。
漢修沖進海里,漂浮在水面。
他大聲叫著恩喜的名字,恩喜也開心地回應,期待著他下一句會說什麼。
然而劇情并沒有朝著浪漫甜蜜的方向發展,漢修閉上眼睛,說出了那三個字:
「借我錢。」
聲音很小,被海浪吞沒了。
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只剩下無力、疲憊與一身債務。
曾經純粹的感情,似乎也將被利益侵染。
漢修與恩喜會選擇發展出一段各取所需的不倫戀,還是及時剎車、守住底線,我們尚且不得而知。
在接下來的篇章里,漁船船長與咖啡館女海王、暴躁雜貨商與神秘女子之間的故事,同樣引人期待。
相信這座溫暖宜人、充滿生命力的故鄉小島,終會撫去游子們的滿身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