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之間的「默契」與「信任」要怎麼培養?戀愛專家:分兩步走

aiya 2020/04/21 檢舉 我要評論

兩個人的長期相處就像是在跳雙人舞,如果兩個人都很遵守跳舞的步伐規則,那麼會演繹一出美妙的作品,反之則會變的互相傷害。所以長期相處中建立規則感是十分重要的。

上期我們講了建立規則感的心態篇,今天我具體來說實操的部分(又因為前任吵架?不想鬧矛盾,傷感情,你得讓「規則」做壞人,點選連結可直接跳轉至上期內容)。

其實不難發現,一般戀愛進行得比較順利的人,規則感都是比較強的,比較不順利的人,規則感都是比較弱的。

而規則感的強弱,大多是從小受到父母教育的影響。

比如,有一些女生,當男朋友讓她不滿意的時候,她就會哭鬧,然後說「我們分手吧。」

其中有一種可能,小時候她和媽媽逛商場時,說好只是去看看,但她看中了一個娃娃,媽媽說不能買,但她就在商場裡又哭又鬧,最後,她得到了那個娃娃。

她的媽媽就破壞了規則,說好了只是帶她去商場看看,但最後又買下了娃娃。

也許,她小時候就會覺得,這樣哭鬧的方式可以破壞規則,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那長大了之後,她就會用這樣哭鬧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男朋友。

如果父母很有原則的話,子女的規則感也自然會很強,和規則感強的人談戀愛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可能起初會覺得他們不近人情,但時間長了,你會發現他們很有規律。

你能知道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而且他們也會懂得遵守和你制定下的規則,不會用其他的方式來破壞。這樣的關係你會感到很安全, 你的安全感不是來源於不會被懲罰,而是你知道如何不會被懲罰。

但父母如何教育我們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們來看看對於成年人來說,如何建立規則感。

規則感建立的三大階段

1)懲罰

如何避免小朋友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他做了這件事,就會受到懲罰。

情侶之間也一樣的,在兩個人一起相處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定量的「懲罰機制」或「後果承擔機制」。

比如,今天晚上,他答應了我把衣服洗了,我也提醒他了,但他還是沒有洗。這個時候,我堅決不能洗,哪怕衣服發臭了,也讓他承擔這個後果,他下次就會記得。

如果下次還是不記得,就再承擔多一次後果,這比起你在他耳邊叨叨叨有效得多,還不用那麼操心, 關鍵是你也要忍得住不破壞這個規則

2)獎勵

如何強化一個人去做一件事?那就是當他做了這件事,就給予適當的獎勵。

比如,他答應了我,今晚他洗衣服,當他洗完衣服之後,就給予他肯定,或者做一頓好吃的。

也許洗衣服對你來說是一件最基本應該做的事情,但這是對你而言的,他不一定會覺得是最基本的,甚至他會覺得洗衣服本來就是別人幹的事情。

而且你獎勵的不是他洗了衣服,而是他兌現了承諾。

3)內化

當我們把規則培養成習慣,規則感就會建立起來。

然後,很多事情即使沒有人懲罰,我們也依然不會去做,因為這些事情不符合規矩。

比如:我不會違反交通規則,我會好好的去排隊;

我不會把襪子亂扔,我會把它扔到洗衣機裡;

我不會動手打女人,我會把憤怒用語言表達出來。

這些規則內化之後,我們自然的就會去遵守,對規則有敬畏之心。

當情侶之間,也把規則建立的很好時,兩個人相處與溝通的時候,就會達成一種默契。

默契不僅僅是一種緣分,還能通過規則培養出來。那種默契就是彼此已經內化這個規則,相信彼此都會遵守這個規則,慢慢成為彼此間的一種信任。

所以,兩個人之間剛開始相處的時候,沒有默契很正常,我們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懲罰與獎勵,最終培養出我們兩個人之間的默契。

具體如何建立規則

1)瞭解彼此的規則

兩個人剛開始認識的時候,彼此各自都有不同的規則,包括對一件事情的定義、態度、看法、期望等等。

比如,我曾有個來訪者,她的男朋友是個美籍華人,他們就會有很多不同的文化差異。比如兩個人出去吃飯,男生認為應該AA,而女生則認為應該男生付錢,因為他們成長的環境不一樣,所以規則也會不一樣。

這不僅僅只是跨國才會有文化差異,即使是我們國家,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文化不一樣,潮汕人和客家人的文化也不一樣。

所以,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我們瞭解對方規則的一個很重要的心態。

瞭解彼此的規則之後,就開始商議如何制定共同的規則,但有一部分人對此有一個誤區,會以為溝通就是我說服他,讓對方聽自己的,但這不是真正的溝通。

溝通的真正意義,應該是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想法,並知曉對方的想法,找到兩個人彼此共同的地方,而不是去改變對方。

比如,你希望每天11點前回家,而他希望12點前回家,那至少你們有一個共同點是都應該要回家,但你們需要商量的事情是幾點回家,就可以折中11點半,或者把各自堅持的理由說出來。

但如果你的想法是每天11點之前一定要回家,而他的想法是不回家也可以,那麼,你們之間就沒有共同點,這時候,就需要求同存異,需要有一個人做出妥協。但如果雙方都無法妥協的時候,這段關係,就無法達成合作,也無法處下去。

所以,建立規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就是要雙方有個共同的方向。

2)規則的兩種回饋方式

1、負反饋

一般我們很多人都比較擅長制定懲罰,也就是負反饋,目的是讓這個問題發生得越少越好,最好不要發生。

比如:你規定對方不能夜不歸宿,如果對方夜不歸宿,你就不讓他回家。

或者你不允許對方約會遲到,只要遲到了,就跟他吵架。

2、正回饋

正回饋是指把一件事情的發生降到可控范圍內,而不是降到零,不能再發生。

為什麼會有正回饋的出現?是因為並不是每件事情我們都可以把它降低到零的。

比如,你丈夫很喜歡打遊戲,一回家就打遊戲。

用負反饋的方式,就是跟他吵架,或者一回家就沒收他的手機,不讓他打遊戲,完全地控制他。

用正回饋的方式,就是跟他商量,設定一個遊戲的時長,同意他可以玩三個小時。

雖然這個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但他會相對願意跟你溝通並相對容易達成一致,也更有人情味。

正回饋還有其他方式,比如說轉移。

還是舉上面的例子:你老公喜歡打遊戲,你希望他能和你有更多的交流。

負反饋的方式,就是你不讓他玩遊戲,硬拉著他跟你聊天。

正回饋的方式,就是和他一起玩遊戲,然後你們就有了共同話題,然後再聊一些你想聊的話題。

正回饋雖然柔和,但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用正回饋來操作,例如出軌、家暴,這些就只能用負反饋。

所以,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把負反饋和正回饋相互結合起來使用,規則感會更好建立。

具體如何執行規則

規則感是一段關係能長久穩定的保障,如果你們倆已經同居,或者結婚,規則會更多。

比如,錢方面的規則。

包括誰掙得多,誰掙得少,怎麼去分配,怎麼去建立家庭帳戶,瞭解到彼此的消費習慣。

當我們遇到大量需要合作的事情時,就會容易發生爭吵。常見的就是旅遊、裝修,籌備婚姻等等,在商談的時候,容易集中爆發衝突。

如果你們彼此有很好的規則感,很有默契,分工明確,這些問題就會很好解決。

比如,家裡要裝修,女方說「款式我來挑,品質你來定。」

或者男方說「我負責出錢,你負責挑選」。

這種分工也是一種規則,在親密關係中,分工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如果你們彼此都建立了很好的規則,就讓規則去做「壞人」吧。

此外,我這裡還有一些對於如何執行規則比較有效的具體操作能夠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下:

1)遊戲

在建立規則的過程中,如果有些分歧無法達成一致,但又必須要決定,可以嘗試引入遊戲。

比如抓鬮與猜拳,這也是比較公平的遊戲,並且能夠統一答案的。

比如,你們倆要買沙發,你想選布藝沙發,他想選皮質沙,實在無法統一答案,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抽籤來決定,既能統一答案,又不傷和氣。

但有一些情況是無法通過遊戲來解決。

比如,我想分開,你不想分開,這是無法用抓鬮或者剪刀石頭布來解決的。

2)代幣法

行為主義療法裡面有一種處理衝突的方式,叫做代幣法,就是用代幣或者代券來解決一些衝突矛盾,以此來代替辱駡。

比如小孩子做錯事情,如果直接罵他,可能會傷到他的自尊,但如果通過做家務來代替指責,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但不建議直接用錢來代替。因為關係中很多事情都是感情的投入,如果錢涉及太多,會讓人覺得是一種交易,而且還可以提前透支。

比如之前網上有個故事,女生說「如果你一天不接我電話就罰100元。」男生就說「我給你1000元,你就十天別給我打電話。」

但服務類的代幣不同,這是對關係的建設。

比如按摩、洗碗、拖地、唱歌、跳舞等等,這些事情可以增加對感情的投入。

正負反饋相當於是建立規則感的思路,而遊戲和代幣法則是執行規則的具體操作。

如果你們倆之間的相處是非常舒服的,能夠互相體諒,那就不需要這些,但如果你們之間的差異很大,那就需要一些規則來協調。

比如,你們本身規則感就很好,他自覺做飯,你自覺洗碗,他自覺洗衣服,你自覺晾衣服,這就是很舒服的相處方式。

但相處再好也會有衝突,畢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所以適當建立一些規則感,讓規則來做「壞人」。

其實在我看來,長期關係更像是一個組織結構,相愛是我們彼此相遇的一種方式,相處是一種情商的博弈。

如果想要在博弈之間達到一種平衡,我們就需要借助規則來説明我們以持續的方式解決彼此之間問題,而不是通過相互攻擊、相互脅迫、相互威脅,把對方改成和自己一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我們彼此的相處是一種相互適應,適應需要建立在彼此都能接受的規則上,而不是相互改變。

那這樣的話,我們才可以擁抱恰當的愛。

我是陳喬丹,我在這裡分享恰當的愛來支持你,也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願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