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則得,多則惑」,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

珮珊 2022/07/27 檢舉 我要評論

「少則得,多則惑」

因為疫情,我們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購買商品,后知后覺才發現,很多東西也不是必須要有的。工作也一樣,做了一個減法,只抓最核心的。

減少了很多不必要,才發現,生活也可以很簡單。

曾國藩的成長史,其實就是一個做減法的歷史。他做減法,不是在他的資源和能力上做減法,而是在他的視野和目標上做減法。

他生下來就渾身長廯,這種病一旦發作,撓出來渾身都在淌血,每當難受的時候,他就蹲在那個裝著鹽水的水缸里頭,用鹽水蜇它。我們從中國那些武俠小說里發現一個規律,好多有這種蓋世武功的人往往是因為他的某個缺陷。

曾國藩由于有這個病,他就遠離了我們普通人很難遠離的幾樣東西:

1, 不能喝ㄐ丨ㄡˇ;

2, 他是湖南人,卻只能吃特別清淡的東西;

3, 不能近女色,因為這個蟒蛇般的身軀會把女孩嚇走,他官越做越大,但是應酬越來越少。

因為這個病,讓他被迫做了一個大減法。

《最強大腦》的導演在全國都在找尋人才,因為發現有些人是有缺陷的,節目組就出錢把病治好,但是當病治好以后,他的特殊才能也就消失了。

當你得到什麼的時候,相應地也會失去什麼。

我們經常會覺得自己很忙,忙得整個世界都離不開自己,不僅是公司離不開自己,覺得整個世界都離不開自己。但你可以試一試,現在關機不看朋友圈,明天再開機,你會發現,其實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和你無關,世界離開了誰依舊在轉,那麼,你呢?你有變得更好嗎?

曾國藩的機緣在于:在古代,官員都要遵守一個傳統,如果家里頭有長者去世,父母或者祖父母去世,不管你當多大的官,你都必須馬上辭職,回老家丁憂守制三年。在丁憂期間,他完成了一次心智模式的轉換,又做了一次減法。他改變了之前跟人相處的模式,在一次兩次,多次下來,大家就對他形成了一個認知,他這個人就那樣,他主要是看結果,他不管別的,有什麼好處,我只得我該得的一份,多的我不要,你們拿去分去。

所以到最后,他把自己的視野,把自己的欲望都限定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把自己放到最低的位置,你就會形成價值洼地,最終的贏家是你。

莎士比亞說過一段話,說這個名聲有多重要,如果有人偷了我的錢袋,他不過是偷了一些廢物,那不過是些毫無價值的東西罷了,以前是我的,現在是他的。可是誰要是偷去了我的名譽,雖然不能因此而富足,但是卻令我一貧如洗。

我們總是在講信用背書,曾國藩他自己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社交貨幣,變成了一個硬通貨,在合作市場上他就是個硬通貨。最后,他變成了一種原則,不斷地做減法以后,讓自己的游戲規則變得極其簡單和清晰,這就給他贏得了無數的合作機會。

以前的人們,沒有選擇,就會做一行愛一行,現在的我們,選擇多了,就會困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反而會焦慮,不斷地去試,沒有在一件事情上再堅持下來過,只是淺嘗輒止。

《道德經》中:「少則得,多則惑,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而幾于道」。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