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子、千代子、花子,日本人給女孩取名為何執著與「子」偕老?

漫果儿 2022/01/14 檢舉 我要評論

每個孩子的名字都有他們那個時代潮流的烙印。那麼,明治、大正、昭和時期女性的名字是怎樣的呢?會發現有很多像「ウメ(梅)」、「タカ(鷹)」這樣的兩個片假名的名字,或者像「花子」、「和子」這樣帶「子」的名字。這次就明治、大正、昭和時期女性名字中,為什麼「片假名二字」和「〇子」居多呢?我們調查了其中的原因!

男尊女卑下的片假名時代

明治時代(1868年~ 1912年),「片假名二字」的名字比較多。

首先,在明治時代,女性的名字多以「單純的記號」、「吉利」、「音色的優美」等理由命名。例如,作為「單純的記號」的名字,第一個孩子會叫「ハツ(初)」、「イチ(一)」,最小的孩子叫「スエ(末)」等。「吉利」的名字有象徵長壽的「ツル(仙鶴)」、「カメ(龜)」、祈禱長壽的「チヨ(千代)」、「ヒサ(久)」、「マツ・タケ・ウメ(松竹梅)」等。「音色優美」的名字有「サキ(先)」「ハル(春)」「ハナ(花)」等。

不使用漢字而使用片假名是因為,當時大多數平民沒有學習漢字的機會,而且受到男尊女卑的影響。男孩是被作為接班人和賺錢的人比較討喜,就會請有學識的人給他取一個氣派的漢字名。而女孩不受歡迎:

「女性的名字,沒有必要使用漢字」

「名字使用漢字女生就不可愛了」

「哪個朝代都可以讀寫」

在這些理由的影響下,女性的名字大部分都是片假名。

另外,據說也是因為當時片假名比平假名好記,所以先學習了片假名。因此,也有不會讀和寫平假名的人,于是很多人就用自己會讀和寫的片假名取名字。至于其他的理由,當時國家一直喊著要富國強兵(ふこくきょうへい,國家發展經濟增強軍事力量的口號),比起給人女性印象的平假名,會更推薦使用男性印象的片假名也是原因之一。

順便一提,到了戰後,平假名比片假名多了起來,這是因為那時候開始鼓勵人們學習平假名。因為在報紙和書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平假名比片假名多,所以在學校裡先教平假名。隨之,平假名的名字也變多了。關于「片假名二字」多的原因,看了時代劇就知道,叫女性名字時一般會在名前面加上「お」。例如,「ハツ」就叫「おハツ」,「マツ」就叫「おマツ」,兩個字可能相對順口一些吧。

高貴的「〇子」時代

「子」原本用于男性的名字。

飛鳥時代(592年~ 710年)的小野妹子(おののいもこ,生平不祥,官員)和蘇我馬子(そがのう 551年~ 626年,政治家,貴族)都很有名,在歷史課上,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應該不少人以為他們是女性吧。

這和中國思想家孔子(西元前552年~西元前479年)和孟子(西元前372年~西元前289年)一樣,在中國,是一種尊稱,用「子」字表示「老師」的意思。日本也效仿這種做法,把「子」作為對身份高的男性的尊稱。

到了平安時代(794年~ 1185年),只有身份地位高的女性才使用「子」。據說,嵯峨天皇(786年~ 842年,第52代天皇)時代,皇室女性的名字中加上「子」字的習慣就固定下來了。雖然法律上沒有規定,但現在女性皇族的名字中也都帶有「子」字,比如「愛子公主」、「佳子公主」等。

之後,模仿皇族,只有華族和貴族等身份地位高的女性才使用「子」的時代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到了明治時代後半期,身份意識逐漸淡薄,庶民之間也開始使用「子」作為女性的名字。平民接受教育的機會也增加了,到了大正時代,用漢字而不是片假名起名字的人越來越多。然後,從大正時代到昭和30年代,「〇子」成為了一種潮流。

究其理由,可能是因為對原本只用于身份高貴的女性的「子」有憧憬吧。另外,也有人認為戶籍上即使是一兩個漢字的名字,最後也要加上「子」字來稱呼才禮貌。例如,在戶籍上是「梅」的名字被稱為「梅子小姐」,「千代」的名字被稱為「千代子小姐」。

取名方式多元化

在這樣的影響下,在戶籍上的名字後面加上「子」字的人好像越來越多了。到昭和45年(1970年)左右,雖然「〇子」的名字非常多的。但是昭和50年(1975年)左右開始,隨著普通家庭的彩電普及率超過9成,受電視劇等的影響,命名方式也一下子變得多元化。

平成中期(1989年~ 2019年)開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命名方式更加多元化,開始使用難懂的漢字和假借字,「閃閃發亮的名字」也越來越多。

「片假名二字」和「〇子」多的理由想必大家都已經明白了吧。明治時代由于男尊女卑的影響,片假名的名字很多,這就是讓人很遺憾的原因。在那個時代,男性努力用漢字起名字,而女性卻被認為沒必要。

現在,起名字的時候已經沒有男尊女卑的想法了,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會絞盡腦汁地想辦法起名字。最近難懂的讀法、假借字、外國人一樣的名字、奇思妙想的名字等越來越多,今後取名方式應該會變得更加多元化吧。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