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二十一》:爛尾的6點理由詳細分析!記住「權度恩」!

漫果儿 2022/04/08 檢舉 我要評論

基于導演的視聽語言線索,在大結局之前,我曾預測結局是Happy Ending,可惜結果卻不如人意。如果能自圓其說、合情合理,即使是Bad Ending,或許也有機會成為「Be美學」。

但是,我認為《2521》完全不能稱之為Be美學,只是純粹的爛尾!這篇文章會從6個層面全面分析,為什麼是爛尾,爛在哪里?

第一點:細節不嚴謹。我會列舉幾個「原以為是He線索,結果卻是bug」誤導觀眾的細節。

第二點:人設崩塌。羅希度人設在16集大結局完全崩塌的表現。

第三點:敘事結構失衡。包含主、配角戲份失衡,最后一集急轉直下。

第四點:融梗or抄襲?請回答1988、1994直接拿來?前作www抄襲爭議。

第五點:風格割裂。前期喜劇、熱血漫畫風,突變青春疼痛文學。

第六點:立意缺乏人文關懷。緊扣時代氛圍、給予人們積極能量,卻造成疫情時代「傷口撒鹽」的結果。

第一點,細節不嚴謹

之前的文章中,我曾列舉導演試聽語言中的細節,作為推測He結局的依據。如今劇終了,有3個細節依舊沒有給出解答,只能理解為Bug,甚至放送事故······

1、14集開頭,白易辰新聞采訪,希度問過得好不好,他間隔很久回答「是」,中間有小孩叫「阿爸」的聲音。

16集沒有補充小孩子聲音來源,從頭到尾也沒出現敏彩幼兒時期。現場收音收到了毫無意義的不明雜音?負責音頻后期的工作人員也疏忽?

2、希度和白易辰的收音機出現在希度家中。圖中是中年希度叫敏彩起床,左上角柜子上有一紅一白兩個收音機。

希度的是紅色,以前擺在床頭柜;易辰的是白色。全景、文智雄近景鏡頭中都出現過。結果雙雙出現在中年時期的希度家中,如果是結婚,雜物堆在一起很正常。否則,只能證明道具組的失誤罷了。

3、如果說前兩個Bug很小,出場頻率一兩次,大致不影響觀看,但第3點絕對是誤導大家的關鍵!

熙度唯一一張海邊照片,只有白易辰擁有,結果出現在希度家相冊。

相冊這里是特寫鏡頭,并非一閃而過,在這部注重細節的劇里不應該出現毫無意義的特寫。

后來這張照片多次出現在白易辰身邊,也成為他在美國的精神支柱。也全是特寫鏡頭,代表這張照片對白易辰非常重要。它是怎麼長腳跑到希度家的相冊里的?

與其責備道具組,不如說這些細節是導演應該負責的,導演必須調度現場的一切,確保每個鏡頭、細節都到位,不求100%完美,至少不能誤導觀眾!嚴謹態度是有必要的。

第二點,人設崩塌

如果有人認為,細節不嚴謹這點沒那麼嚴重,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拿放大鏡看劇。那麼第二點,應該是讓大部分觀眾都非常憤怒、失望的部分!

編劇筆下人設崩塌的原因,先看看羅希度分手,了解人物內心是怎麼看待他們為何必須分手的?

白易辰認為他們之間的問題是從自己去美國才開始的。而希度說是因為白易辰像媽媽一樣,她已經厭倦了等待、失望、死心,不想未來一直這樣。

類似的話,是希度媽媽對她說的,而這時候她第一反應是, 「這兩件事能混為一談嗎?」媽媽的事,跟白易辰的事,根本是兩碼事,希度是能分清楚的!

人在氣頭上,情緒混在一起,沖動分手都可以理解。

白易辰不是媽媽,不能混為一談,理智情況下希度知道這點。也就是說, 白易辰是像媽媽一樣的人(新聞工作者),所以兩個人注定分手。這個邏輯不成立。

結論,新聞工作者身份不是必須分手的理由。

那麼,等待、失望、死心,除了新聞因素,也有異國的原因吧。白易辰申請美國特派,又忙又有時差,必然會陷入等待、失望、死心的情緒對吧?

宥琳智雄能克服異國戀,但希度不想要!我們暫且理解、尊重她的選擇。可結果呢?她分手沒幾年就嫁給了一個常年在國外工作生活的金氏?

從跟敏彩的對話可以得知,來、回隔離一個月,說明不是短暫出差,而是在國外生活工作。

全劇,中年希度「喪偶式育兒」,女兒吐糟爸爸不懂自己喜好,說「真令人失望」時眼眶發紅。

這難道不是希度最討厭的「等待、失望、死心」的關系嗎?甚至,中年希度還對失望的敏彩說:「我在你這個年齡,都沒爸爸了。」

對白易辰就這不行那不行,對金大哥,只要人活著就行。

羅希度,這就是你說的愛情嗎?

還有,中年希度根本不記得五人一起去過海邊,結尾卻定格在懷念五人幫的鏡頭······好諷刺!明明中年時期也沒見過宥琳、智雄、升婉。

讓我真正心痛的是,我們愛的那個小太陽羅希度,被編劇完全「背叛」了!

如果是真正的羅希度,心里想著白易辰所以堅決和「蜜蜜」分手,能和別人結婚嗎?說著一起偷偷幸福、成為他堅定心志的羅希度,會放開白易辰嗎?

我相信真正的羅希度,不會那樣。

第三點,敘事結構失衡

前幾集,以羅希度和白易辰的敘事為主,并未像請回答系列、機智系列一樣強調群像。 當觀眾被希度的熱血擊劍、希度與白易辰的愛情吸引過來時,卻開始大篇幅展現五人幫友情線,配角戲份直線上升。

原本我認為無妨,就算班長占一集,宥琳占一集,也是在講有意義的故事。所以對10集-14集的敘事結構失衡沒有太在意, 但是15、16集簡直是過山車急轉直下的程度!

好像編劇沉浸在有意義的配角故事中,突然發現沒兩集了!男女主的主線沒時間走了!趕緊讓他們匆匆相愛,走個流程,甜個半集就快馬加鞭推進度條,也不管什麼邏輯,趕快把男主扔美國去。

要是細說邏輯,一個轉到社會部不久的記者,911這麼重大的報道就派他一個人去?他還跟前輩說,感覺自己去了美國才能成為真正的記者!

怎麼?在韓國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記者?韓國就沒有值得他報道的內容?只有美國的新聞能讓他肯定自己?

難道不是編劇把自己對美國的慕強心理強加給白易辰嗎?

整體上,前半部敘事輕松、舒緩,節奏恰當,中段開始重心偏移配角戲,主角戲份變少,班長退學、宥琳歸化,這些都能詳細各講一集,而最后911、美國特派、男女主分手,這麼復雜又重要的情節,卻都擠在一起,明顯是編劇一開始布局謀篇就出錯了!

第四點,融梗or抄襲?

《請回答》系列喜歡「猜老公是誰」的梗,1988設計了中年阿澤混淆視聽,1994里幾個男生全叫「金X俊」。還有《五月的青春》更狠,開頭挖出一具尸骨猜是誰。

2521猜老公猜爸爸好像也沒什麼,不過15集開始越看越不對勁······《請回答1994》里男主職業是醫生,工作忙到精疲力盡,心也很累,而女主因為IMF時代艱難、出國工作,兩人聯絡變少,漸漸疏遠而分手。

白易辰職業是記者,工作忙、出國、目睹911心理創傷,和希度聯絡變少,無法從彼此的應援中獲得力量······

猜老公的懸念一樣就算了,造成男女主分手的 主要矛盾也和94幾乎一樣,只是換了個職業,把女主出國改成男主出國。

下面是1994的臺詞:

「我們是一對很特別的戀人,

既有因如兄妹般地共度了20年而產生的特殊感情,也有因熬過了艱難的單相思而得到的實在感,還有即便推遲一個月后的婚禮而開始遠距離戀愛也覺得沒關系的踏實感。

我們曾是這樣一對很特別的戀人,

我們曾以為「眼不見心亦遠」這種話只適用于普通的戀人。

要問其原因,正是因為我們曾是一對很特別的戀人。

我們曾是一對很特別的戀人。

但是那份特別在時間和生活面前也逐漸變得無比平凡了。

就像其他人那樣,我們逐漸疏忽了彼此。

就像所有人那樣,我們的感覺變得麻木了。

最終,我們習慣了那種疏忽和麻木。

就這樣,我們逐漸變成了一點也不特別的戀人。

就這樣,我們雖未分手,實際上卻已分手了。—娜靜」

看看劃線的部分,代入白易辰和羅希度,是不是毫不違和呢?

最大區別是,1994里女主回國后,兩人又和好了。

順便提及一下,編劇前作《請輸入搜索www》(也是TvN!)有抄襲爭議,被韓網眾多評論家指出抄襲了美國電影《斯隆女士》,并列出詳細對比表格(感興趣的話在網上一搜就有),而TvN最后也沒有正式回應。

第五點,風格割裂

2521從初期定調就是喜劇風格,輕松明快、也像少女漫畫一樣熱血又浪漫,金泰梨在終映采訪中有這樣的話:

「電視劇以漫畫的形式開始,一開始就很漂亮,像幻想漫畫,是世上沒有的閃耀瞬間,在千禧年即將到來時希度邁入了成年,像是超越漫畫踏入現實,只要聽到現實這個詞,就會有一種黑暗的感覺,浪漫快樂都會褪色的感覺。」

「現實結尾跟不上幻想漫畫結尾,如果說幻想漫畫的結尾是閃耀的初戀回憶,那麼現實的結尾就是所有人都擁有離別記憶。」

觀眾們也深受2521的青春感染力吸引,明媚、天真、直率又搞笑的希度,和白易辰之間的純粹、互相給予力量的愛情。就前10集來說,都是可以輕松觀看、卸下現實中疲憊的一部劇。

一部劇的基調、風格,會決定它的受眾。比如同時期的 《社內相親》,就是輕松搞笑愛情喜劇,想要放松心情的觀眾就會選擇它。

比如剛完結的 《三十九》,一開始就出現葬禮定調悲劇,不能接受的觀眾就會離開,喜歡的就會留下。這兩部劇的受眾一開始就是非常不同的。

而2521是「幻想漫畫的開端」遇上「殘忍現實的結尾」,風格斷裂感嚴重,加上前面說過敘事結構有問題,沒能好好轉化兩種風格,讓人感覺受騙。

甚至非要讓男女主在幻想中釋懷,和過去的他們和解。變成了只有編劇獨自釋懷的「青春疼痛文學」。

第六點,立意缺乏人文關懷

風格的斷裂直接影響到了最終立意的表達。韓網有一篇「你們知道最惡劣的是什麼嗎?」的評論,開頭是這樣的:

「搬出IMF是時代背景,說是講述在那個時代失去了夢想的青年們的故事,包裝成‘治愈羅曼史’宣傳,卻在因疫情而受苦的青年們和大眾的傷口上撒鹽。」

在第一篇分析文章(金泰梨、南柱赫《二十五,二十一》童話風色彩分析,IMF和疫情成對照)中,我就指出了IMF危機與當代疫情的對照關系。

因此我100%認同韓網那篇評論所說: 「在生活充滿了不亞于IMF的不安的這個艱難時期,制作團隊給觀眾帶來了希望,卻又剝奪,給觀眾帶來了痛苦。你們···做不了大眾藝術。只給大眾留下這種痛苦的回憶的不能被稱之為藝術。你們只是在輕視觀眾,欺騙觀眾。」

比較《請回答》、《機智》系列,也是緊扣時代氛圍、有笑有淚的電視劇,1994里也有IMF,有三豐百貨倒塌事件,1988里有涉及奧運會等等,機獄、機醫中也有人間疾苦、生離死別,區別是李友靜編劇有大愛,人文關懷的意識極強,總是傳遞著美好、治愈、撫慰人心的力量。

而《2521》的權度恩編劇,永遠都沒有這個格局!

我長篇大論寫一部劇爛尾的理由,這應該是第一次。一方面是我對2521傾注了很多的愛;另一方面,記住、批評權度恩編劇,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觀眾的立場,我認為不縱容、不沉默,就是一種反抗。如果創作者們都能從這一次觀眾的反抗中引以為戒,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就好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