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叢生的世界里,過極簡生活,會讓你坦然自若

珮珊 2022/07/23 檢舉 我要評論

我的記賬分為四類:【能活著】、【ㄙˇ不了】、【求發展】、【月獎勵】

極簡生活其實和你的財務,特別是消費習慣是息息相關的。

開源、節流與投資。

第一種限于你自身的能力,第三種限于主觀的理財知識和客觀的經濟環境。

所以普通人大有可為的,就是節流了。

不需要持有更多的物品,也可以保證簡單有品的生活。

且省去了對物品的時間、金錢與精力的消耗,有助于你能專注在更有效的事物上。

也更容易實現成功。

而消費的本質,是和你的欲望息息相關的。

【能活著】:沒有它就無法存活,也就是生命之必需品,如食物、水和必需的日用(牙膏、紙巾等)。

【ㄙˇ不了】:不買也不會ㄙˇ,沒它不影響基本生活。我在疫情隔離期間發現了很多「ㄙˇ不了」的東西,大的如車子,小的如多余衣服、零食、擺件等。

【求發展】:用來學習、提升技能、保持健康、身心靈自由等。如書本(既然是極簡主義我一般買電子書,除非極端想珍藏)、學習課程、喜愛騎行的山地車、瑜伽墊等。

【月獎勵】:完成特定目標后獎勵自己。

這些獎勵也是跟身心靈自由有關的,不會去買物品堆積。如旅游、戶外燒烤、看電影等。

【能活著】、【ㄙˇ不了】和【月獎勵】之間的關系。

一條原則就是:我們盡可能只買【能活著】物品,不去買【ㄙˇ不了】物品。

如果這個月多買了【ㄙˇ不了】,那麼就應該從月獎勵中扣除。

有的人可能撐不了一個月,喜歡即時獎勵,那麼就改為周獎勵,但同時保證這周不亂消費。

對于【能活著】、【ㄙˇ不了】的分類。

極簡做法當然是根據自己的必需品,去定義了【能活著】、【求發展】,其他都屬于不需要的,也就是【ㄙˇ不了】。

也可以根據常用頻率來歸類,如果這件物品我半個月都用不了,那麼就不是【能活著】的物品了。

購物時只選擇其「基本功能」。

如手機殼本來是用于防摔的,但我見過一個女孩,買了一大堆花里胡哨的零件,拼接半天安裝成手機殼,真的是愣到我了。

這種手機殼就不是【能活著】,而且她會經常換手機殼。

我本來認為手機殼也不算【能活著】,但刷過一次屏后,我覺得換屏會影響到我的物質資源,會影響【能活著】。

不過我的手機殼幾乎跟這部手機的壽命一般長。

可被替代物品也只能算【ㄙˇ不了】。

當生起購買欲望時,進行靈魂三問:是不是必需品呢?沒有它就會ㄙˇ嗎?如果一定要買有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品?例如,「手機」是個「萬能品」,鬧鐘、手電筒、手表等就不需要購買了。

之前想買個蒸鍋,后來在鍋里放個大碗蒸食物就可以了。

想買行車記錄儀,把爸爸不用的手機拿來架車上記錄就好了。

想買個電插防水罩,后面直接用透明膠貼上孔(反正浴室里經常不用的)。

凡是種種,多想一想,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地方。

要質量,不要數量。

我的朋友有4個手機,看他經常被「低頭族」搞得手忙腳亂,還經常找手機,以及附帶品充電線充電寶等等。

我就一個水果手機,日常辦公、看視訊、做視訊剪輯,都是它。

物盡其用

連大明星劉亦菲拍戲椅子都可以用18年,一件羽絨服穿了10年。

我們還有啥好說的。

很多人為了面子,喜歡常常更新換代。

其實物品是有靈魂的,你經常拋棄,是對當年滿心歡喜買下它的自己不尊重。

還有的人以為極簡主義就扔扔扔、丟丟丟,什麼都拋棄掉,看著空蕩蕩的房間,就以為心靈也自由放空了。

但過段時間后,又發現有些是必不可少的,又去買回。

其實除了沒必要的東西,可以送人或轉讓,也可以用到它來退伍。

【能活著】的物品,更是不必拋棄,物盡其用才是對它最好的愛意。

如果你買了無數個包包,一直放柜子里吃灰,那只能是委屈它。

例如,我留在身邊最久的衣服,13年了,還在穿。

目前用得最久的手機,4年,嗯,還可以再戰2年……

不需要囤物品。

極簡的生活為什麼好?

因為一件物品買回來后,要去維護、清洗。

比如衣服鞋子本來是保暖和行走功能,但是因為要維護保養,就得拿到干洗店花錢打理。

而極簡生活的我們只要非常少量物品,會免去很多的煩惱。

去商場不要在意那些活動,而是只關注內在自我的真實需求。

商家的促銷,往往是要多個人購物的。

例如洗發水買了那麼多,卻幾個月都用不完1個,其余的過了兩年都過期了。

生活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不必擔心物資會匱乏。

要記住,匱乏的永遠只有內心。

你的外在永遠隨著內心充足而豐盛!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