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活法,是做自己:不要活在別人眼中,也不活在別人嘴裡

漫果兒 2021/04/16 檢舉 我要評論

哲學家叔本華說:「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可以說,很多人的自信或自卑,都來自於外界對自己的看法。

他們會因為別人的一句稱讚而自戀好久,也會因為別人的一句批評而自卑不已。

但其實,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我們沒必要活成別人眼中的自己,也不必因他人的評價而改變自己的生活。

一輩子很短,別為難自己,別討好他人,做自己就好。

你沒有那麼多觀眾

別活得那麼累

前幾天,朋友小敏來找我訴苦,說自己壓力很大,每天都想哭。

我問她原因,她說:

「最近我的業績好差,甚至都不如幾個剛入職不到半年的新同事。

作為呆了兩年的老員工,我感到很丟人。

領導肯定都瞧不上我了,新員工也不尊重我了。」

在我看來,事情遠沒有小敏想得那麼悲觀。

因為,她是那種能力很強,事業心很重的優秀員工。

經常得到領導的嘉獎,也為部門贏得過很多榮譽。

不過也因為這樣,她特別在意他人的看法。

就像這次業績下滑,她很難過,覺得周圍人都在關注著她,好像都在針對她。

但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多觀眾,沒有誰會一直關注著你。

這,讓我想到了之前的自己。

高三那年,我發揮失利,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

我傷心了好久,不敢面對老師和同學。

因為害怕老師關切的目光,「是不是太緊張了,怎麼這次沒考好啊?」

因為害怕同學嘲笑的眼光,「平時學習好有什麼用啊,照樣考不上大學。」

我躲在房間裡不肯出門,媽媽跟我說:

「你的老師正忙著招新生,你的同學正忙著報大學,沒有誰會在意你的。」

是啊,我們又不是明星,沒有那麼多觀眾。

我們的成功與失敗,光鮮與難堪,沒有那麼多人會記得。

同樣,也沒有那麼多人會關注。

就像楊絳先生說得那樣: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不要活得那麼要面子,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活得輕鬆自然一些。

別那麼累,因為你並沒有那麼多觀眾。

不要去過

別人嘴裡的生活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父子倆進城趕集,父親騎著驢,兒子牽著驢走。

這時,一位過路人看見這爺倆,便說:

「讓兒子在地上走,自己騎著驢,怎麼會有這樣的父親?」

聽見這話後,父親趕緊從驢背上下來,讓兒子騎上去。

父子倆剛走沒多遠,一位過路人又說:

「這個當兒子的真不孝順,老爹年紀那麼大了,也不讓老爹騎驢,反而自己悠哉遊哉地騎著驢。」

兒子聽到後,很是慚愧,趕忙讓父親也騎在驢身上。

於是,父子二人共同騎著驢往家走。

這時,又有路人看不下去了。

一個老太婆,指著他倆說:

「就這麼一頭瘦弱的驢,騎著兩個人,不怕把驢累壞嗎?」

父子倆一聽也是,乾脆誰也不騎驢了,兩人牽著驢朝前走。

走了沒幾步,碰到一個老頭,老頭笑著說:

「這爺倆可真夠蠢的,放著驢不騎,卻走路回家。」

父子二人聽到老頭的話後,愣在原地,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了。

你看,無論我們做什麼,無論我們怎麼做,總會有人站出來批評你,總會有閒言碎語圍繞著你。

在網上看到一段話:

「你再好,也不能讓所有人滿意。

有人討厭你的脾氣,有人嫌棄你的言行,有人嫉妒你的生活,有人眼紅你的幸運。

你再好,也不能讓所有人喜歡,好人難做,抵不了眾人之口。

生命中來來回回的那麼多人,你做不到對每一個人都用心,也沒辦法讓所有人都喜歡你。

人生的路,自己走,難聽的話,別在意。

活得輕鬆是目的,過得自在才開心。」

我們永遠無法終止別人的議論,也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

那麼,不如做好自己,不要活在他人的評價裡,不要去過別人嘴裡的生活。

人生是自己的

與他人無關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這是作家伍綺詩,在小說《無聲告白》中說的一句話。

《無聲告白》講述了一個16歲女孩莉蒂亞,不堪承受父母的雙重期待,而自.殺.身.亡的故事。

莉蒂亞的父親,不是美國本地人,他畢生的夢想是融入美國,讓自己變得合群和得到認同;

莉蒂亞的母親,熱愛物理,夢想成為一名醫生,卻因為懷孕中斷學業,早早結婚生子。

他們把各自的夢想,傾注到莉蒂亞身上。

而莉蒂亞也在用盡全力,證明自己沒有辜負父母的期待。

她努力與同學搞好關係,試著融入班集體,即使她喜歡獨身;

她努力學好物理,做完母親佈置的所有作業,即使她根本就不想當醫生。

但這樣拼命努力的結果是,她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而只是父母的影子。

最後,她終於崩潰了。

莉蒂亞的結局告訴我們:

人的一生應該是由自己掌控的,而不是活在他人的世界裡。

這讓我想到了, 「老藝術頑童」黃永玉先生。

國家博物館曾為黃永玉舉辦個人作品展,所有人都稱呼他為黃大師。

他並不喜歡這個稱號,拉著臉說:

「畢卡索、吳道子才算大師,我算什麼大師?」

相較于大師,他更喜歡稱自己為「湘西老刁民」,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得真實且有趣。

12歲,一個人出門流浪;

32歲,成為頗有名氣的畫家;

50歲,考了駕照;

70歲,去義大利留學;

80歲,登上時尚雜誌;

93歲,開一輛紅色法拉利去飆車……

他從不在乎外界給他貼的標籤,也不在乎眾人對他的評價,他只是一直在做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記得《阿甘正傳》裡,有一句經典的對話:

「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什麼意思,難道我以後就不能成為我自己了嗎?」

人生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不活在別人的看法裡,評價裡,期待裡,那麼我們就永遠都是自己的。

蘇岑說:

「我不明白為什麼要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評頭論足只是無聊人的消遣,何必看得如臨大敵。

如果你不吃別人家的飯,就別太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

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不要讓別人的看法,決定你的人生。

你只管做好自己該做的,把生活過成我們最渴望的樣子,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模樣。

最後,願每個人都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既不活在別人的眼中,也不活在別人的嘴裡。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