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朋克佛教:日本要建全球第一座太空寺廟,送佛像上天宇宙祈福!網友:AI菩薩也說「阿彌陀佛」嗎?-日本事務所2

漫果儿 2021/09/25 檢舉 我要評論

當科學鑽研到盡頭,總有一些人會叩響神學的天窗。

日本作為機器人大國,不用說,幾十年來對最先進的科技一直異常執著,而當這份偏執發揮到極致,便......敲開了佛教寺廟的大門。

上個月,日本一家佛教寺院發出宇宙宏願,要發射人造衛星,在 太空裡建寺廟。

這座投資了人造衛星的醍醐寺,位于日本京都,今年2月,他們通過媒體發佈會正式對外宣佈,將在人造衛星內部建造一座宇宙寺廟,名為「淨天院劫蘊寺」。

宇宙寺院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官網,打開後,黑色的背景是無垠的宇宙,宇宙天體與佛陀仿若自帶聖光,肅穆的佛像渲染出無邊的寂寥感。

劫蘊寺面向所有人開放,通過網站徵集祈願。心願轉換為資料,暫時被保存在地上,待宇宙寺廟竣工後,所有資料會被轉送到人造衛星上。數以萬計的願望會注入到寺廟之中,開啟宇宙環遊。

而搭載宇宙佛寺的衛星,預計于2023年發射,寺廟環繞的衛星軌道距離地表約500公里。寺廟內供奉的是毗盧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釋迦牟尼是他的名稱之一,意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

寺廟回應,毗盧遮那佛是宇宙本身,他是展現宇宙真理的佛。如今地球人類在推行行為全球化,但人類仍舊需要來自佛祖的庇佑,要從宇宙的角度來普度世界芸芸眾生。

12世紀的大日如來畫像,現藏于根津美術館。

僧人們的心願很宏大。日本佛教信仰淨土,生而為人,都在世俗中沉浮,苦苦堅守著自己心中的一寸極樂之地。這種掙扎是人性的平等。他們建造太空寺廟的目的,是無國界地維護整個地球的和平、祈願人類在宇宙各項活動中的安全。

目前,醍醐寺的僧人們已經為宇宙劫蘊寺付諸行動了。他們從2月8日至今,辦了5場「宇宙法要」,為地球人類祈福。這些法事活動的資料同樣會在2年後,被送往太空。

不過,佛陀有言「有生必有滅」,世間一切事物的狀態都不是永恆的,宇宙寺廟也是。人造衛星的工作壽命是有幾十年,這座太空寺廟的壽命也只有短短5-10年。面對這件事,僧人們態度坦然:

到那時,它將在大氣層中變為流星,燃燒殆盡,

真正成為宇宙第一部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將永遠與我們同在。

這番言論,將科學與佛學結合得恰到好處。其實,日本京都的寺廟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前沿技術與佛學的合作。

2019年,京都高臺寺推出了一款AI菩薩,化名Mindar。程式內編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以進行25分鐘的佈道。

這個Mindar觀音高1.95米,算上底座重約60公斤,生產成本約為1億日元。材料主要是鋁和矽,整個身體裝有26處驅動軸:頸部、臉部10處,雙臂14處,軀幹2處。左眼還裝有相機。

建造AI菩薩,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佛教經文。在佈道時,Mindar會口中誦讀日文經文,並投影映射出動畫,對應英文和中文字幕。

讓菩薩動起來,是Mindar誕生的主要原因。寺院的執事長認為:

佛像已經兩千年沒有進化了。我在想能不能製作會說話的佛像、會動的佛像、和大家對視的佛像。菩薩以大慈悲心,為度眾生示現。隨眾生世界不同,示現所行亦有差別,不受物化表像的約束。千年之前,化身人像,千年之後,化身為安卓AI形象。

因此,Mindar的定位不是一個誦經機器人,而是一種「象徵」。雕像與機器人之間,沒什麼不同,皆是慈悲救贖的「象徵」。

在AI菩薩問世佈道解惑之前,京都寶藏寺的住持曾在在法會上向自己的學生們提問:「人工智慧取代和尚的時代到來了嗎?」

學生的答案是次年送了自己的老師一個機器人,面部是住持的模樣,名為AU。後來在法事活動中,AU會在大殿內敲擊木魚,迎接香客。一項技術產品是否可以悟道佛法,答案由香客自己心證。

僧人們更加確定的是,自己對佛法的信仰與精神世界的藍圖,因為科技產物變得更加具象了。京都龍岸寺以3D列印技術製作了3架佛陀無人機,在寺廟大殿內嗡鳴升起,無人機上的佛像凝視著眾人。

佛陀無人機由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尊組成,高約10公分。它們重量只有13克,如果不減輕到這種程度,無人機就無法飛行。

這款佛陀無人機,可以在一位僧人生命走到終點時,將他們追尋信奉的往生場景視覺化。《阿彌陀佛二十五菩薩來迎圖》主要描繪的是接引往生者的情景:

14世紀日本的《阿彌陀佛與二十五大菩薩接引圖》現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為此,他們還想購買更多的無人機,將數量增至25台。通過現代技術,營造出僧人生命走到盡頭時,《接引圖》中菩薩們引渡逝者的情景。

如果說,佛的本意是覺悟,那麼,從3D列印無人機,到建造宇宙佛寺,這些產物究竟是「怪物」,還是反覆運算後的「道悟」?

《金剛經》(鳩摩羅什譯)有言:

凡所有相,皆屬虛妄,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日本的僧人們表示,他們不過是在借用最前沿的科技,探尋佛法世界中的一寸淨土罷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