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你一定要知道的「10大心理學效應」:愛情也是有據可依的,更好的維繫我們的愛情吧~

爱分享 2020/11/20 檢舉 我要評論

「愛不在於互相凝視,而是一起往同一個方向眺望。」——安東莞·德聖埃克絮佩里

從最初互相吸引到一起慢慢變老,這裡有10條所有情侶們都應知道的心理學事實。

愛情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基本上都是文學歌頌的主題,而不是科學的研究物件。

著名的愛情研究學者哈菲爾德(E. Hatfield,1999)說,在她到斯坦福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才開始對浪漫的愛情產生了興趣,但是當時她的同學們都在用心地研究老鼠,熱衷於建立老鼠學習的數學模型之類的事情。同學們都還曾警告她說,愛情是社會心理學的禁區和陷阱,根本不可能進行科學研究,但最後她卻堅持了下來。

我想,正是有一批像她一樣的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契而不舍,才使我們今天對愛情這一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情感形勢有了一些認識。

這些心理學大師總結出來的理論,從心理學角度教會我們如何更好的維繫我們的愛情。

下面這十大心理學效應,無論戀愛還是婚姻肯定用得到,一起學習吧!

01、首因效應

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就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

所以,想要對方對你產生好的第一印象,你的朋友圈建設,頭像的選擇,第一次見面約會的打扮,穿著,表現等都尤為重要。

02、南風效應

也稱溫暖效應,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

在戀愛中,與其指責抱怨對方,不如溫暖Ta。找到對方的內心需求點,真誠的去滿足對方的需求,讓對方感受到被接納,同時對方也會反過來更加的去包容你。

03、佛蘭克林效應

讓別人愛上你最好的方式不是你對別人好,而是引導別人對你好。

1736年的某一天,佛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的議院發表演講,另一位議員完全反對他的觀點,於是也發表了一篇演講,十分激烈地批評了佛蘭克林。這讓佛蘭克林有點措手不及,但是又想爭取這位議員的同意。

怎麼辦呢?

他無意中打聽到這位議員的家裡正好有一套非常稀有的圖書。於是他十分恭敬地寫了一封信,厚著臉皮向這個議員借書。沒想到這個議員竟然同意了,一個星期後佛蘭克林還書時鄭重地表達了謝意。

幾天後當他們再次在議會廳見面時,佛蘭克林是這樣描寫的:「他竟然主動跟我打招呼(以前從來沒有過),後來我們談話,他還表示,任何時候都願意為我效勞。」從此他們兩人化敵為友,終生保持著友誼。

所以後世的心理學家們得出一個結論: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Ta們,而是讓Ta們來幫助你。

這就是「佛蘭克林效應」的由來。

就像托爾斯泰說的: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之所以喜歡別人,不是因為Ta們對我們好,而是因為我們對Ta們好。

也就是說,在談戀愛的時候先從一些很小的,對方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下手。比如,讓對方順便幫你帶杯咖啡,或者是幫你整理一下領帶之類的。

04、同質效應

人天生就是自戀的,我們總是喜歡那些跟自己相似度很高的人,相似的人也更容易相互吸引。

我們喜歡自己,相當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瞭解自己,對自己很熟悉。所以我們會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或者是那些我們想像著可能和我們有某些共同特性的人,這樣的人會讓我們感覺到熟悉和安全。

所以,想要吸引一個人,請儘量多的展示你與對方的相似點,比如吃她愛吃的東西,聽她喜歡的音樂,做她曾做過的事情,讓對方感受到你懂他,你跟他是那麼合拍,這樣會更加吸引對方靠近你。

05、曝光效應

為什麼我們剛開始看見一個人覺得不好看,後來卻會覺得耐看了?為什麼我們會對身邊的人日久生情呢?為什麼我們對人,對事物的態度會隨著時間改變呢?

心理學上有個曝光效應就是對這些現象的解釋,它又叫做多看效應,(簡單)暴露效應,純粹接觸效應,社會心理學定義為熟悉定律,指的是人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是人們在熟悉陌生事物後產生的結果,我們對經常暴露在我們眼前的人,事物會有好感,隨著熟悉程度加深,我們也會加深對Ta們的喜歡。

曝光效應是有條件的,前提必須是中性的刺激,不然只會適得其反,如果本來就是令人厭惡的刺激,那隨著曝光次數增多,反而會降低好感,而曝光過度,過度刺激也不利於關係的發展,情感中的現象:喜新厭舊就是如此。

所以如果你想讓別人喜歡你,首先要在保證第一印象良好的情況下,盡可能經常出現在Ta人面前,這樣別人更加容易喜歡你,就像我們生活中那些人緣較好的,都是經常會去和別人交流的,在工作中,Ta們得到升職的機會也比較多。

06、框架效應

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人,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卡尼曼通過心理學研究發現:針對同一個問題,兩種在邏輯意義相似的說法,會導致不同的決策判斷,他把這種現象稱為框架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描述同樣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同的表達方式會給傾聽者不一樣的感覺,從而使傾聽者出現倆種截然相反的決策。

1、如果你有幾個好的消息要發佈,應該把它們分開發佈。

2、如果你有幾個壞消息要公佈,應該把它們一起發佈。

比方說如果你今天錢包裡的1000塊錢丟了,還不小心把你妻子的自行車弄丟了,那麼你應該把這兩個壞消息一起告訴她。因為根據前景理論,兩個損失結合起來所帶來的痛苦要小於分別經歷這兩次損失所帶來的痛苦之和。

3、如果你有一個大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壞消息,應該把這兩個消息一起告訴別人。這樣的話,壞消息帶來的痛苦會被好消息帶來的快樂所沖淡,負面效應也就少得多。

4、如果你有一個大大的壞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好消息,應該分別公佈這兩個消息。這樣的話,好消息帶來的快樂不至於被壞消息帶來的痛苦所淹沒,人們還是可以享受好消息帶來的快樂。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懸殊過大應分開;懸殊不大應整合。

07、透明度錯覺

我們會高估自己對別人心理狀態的瞭解程度,同時我們也會高估別人對我們狀態的瞭解程度。

一句話解釋就是:我們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瞭解他人,或者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被他人瞭解。

社會心理學家Heidi Grant Halvorson指出,在溝通過程中,給予資訊的一方會以為自己的感覺和需求能夠被另一方清晰地感知到,儘管他們並沒有真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到位。

這種情況在親密關係中會經常出現。舉個簡單的例子,女朋友通過不說話來表達自己的生氣,她會以為男朋友是知道的,但是實際上,男朋友並不能夠get到這個生氣的情緒。

人們往往意識不到,Ta人眼中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存在著誤差。例如你以為你已經表現出非常生氣了,但是在Ta人看來,並不一定是這樣的。

透明度錯覺造成的誤會,是很多情侶感覺不相愛,爭吵分手的原因。那要怎麼做避免這種透明度錯覺呢?

很簡單,在溝通中,減少揣測,多直接表達感受就好了。下面的這種表達方式,可以更好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

我因為(客觀事件),而感受到(情緒),我希望你可以(具體需求)。

例如,你希望你男朋友哄哄你,你可以這麼說:

我因為你剛才玩遊戲沒理我(客觀事件),而感受到不開心(情緒),我希望你可以今晚煮我喜歡吃的糖醋排骨來哄哄我(具體需求)。

結合前面的框架效應,你更能明白這個透明度錯覺的含義:

你以為你表達清楚了,Ta也明白了,但實際上,你既沒有說清楚,Ta也沒有明白。

08、自我服務偏見

心理學家大衛·邁爾斯在他的著作《社會心理學》中,對自我服務偏見的定義:當我們加工有關自己的資訊時,會出現一種潛在的偏見。

我們會一邊輕易地為自己的失敗開脫,一邊則欣然地接受成功的讚譽。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認為自己比別人好。這種自我美化的感覺使多數人陶醉于自己優秀的一面,而只是偶爾瞥見其陰暗的一面。

通俗來說,我們常常會從好的方面來看待自己,在取得一些成績的時候,會把主要功勞歸功於自己,而做了錯事,或者失敗之後,就會怨天尤人,把責任推給別人。

在加拿大,心理學家曾經研究過人們在婚姻生活中的自我服務偏見。在全國調查中,他們發現,91%的妻子認為自己承擔了大部分的食品採購工作,但只有76%的丈夫同意這一點。其中有這樣一個案例,每天晚上,那位受訪者和他的妻子都會把要洗的衣服隨手丟到髒衣籃的外邊,第二天早上,夫妻倆中的一個會把衣服撿起來放進籃子裡。

當妻子對丈夫說:「這次該你去了」的時候,丈夫想的是「憑什麼?十有八九都是我去的」。於是,他就質問他的妻子「為什麼該我了?你覺得有多少次是你去的?」妻子則回答道「噢,差不多十次有八九次是我去的吧」。

在我們的記憶中,會不自覺地誇大對自己有利的資訊,而忽略對自己不利的部分。所以,自我服務偏見又被稱為「自立性偏見」。

這種偏見會造成很多衝突。在家庭環境中會讓我們覺得我做出了主要貢獻,而在不順利的時候,我們都會傾向于批評對方,很容易導致導致夫妻在家務上的爭吵不休,使夫妻關係不和。

所以,在與戀人相處的時候,要儘量避免這種偏見,多考慮一下雙方為這段感情都付出了什麼,在吵架之前,想想自己有沒有犯錯,避免因偏見導致感情出現裂痕。

09、光環效應

又稱暈輪效應,它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這種愛屋及烏的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日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

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它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它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這就是「光環效應」的體現。

「光環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提出。

我們既不要因為別人身上的光環,而忽略對方可能的危險,也可以利用這個效應,來提升自己的形象。

比如你是外賣員,別人問你工作,你可以說是物流管理,你是寫手,你可以說是自媒體運營,在平凡的工作後面加上管理和運營二個字,瞬間就會給人一種不僅專業,而且高大上的感覺。

把自己打扮美美的,或者帥氣有型,別人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好相處,性格很好,是一個善良的人。

10、過度合理化效應

當個體很明顯為了控制別人而事先付出不相稱的報酬時,就會發生過度合理化效應。這裡的合理化,是行為發出者,做出這種行為的自認為合理的理由。

一個老人獨自一個人住在一條街上,每天下午都有一群吵鬧的男孩在這兒玩耍。他很不爽,於是他和這些男孩說,他喜歡熱鬧,如果男孩們明天再來的話他給他們50美分。第二天,這幫人來了,而且玩得更歡。老人按約定給了他們50美分,第三天他們再來搞的時候,老人卻只給25美分了,第四天15美分。老人說,自己沒錢了,沒辦法。這幫人變得很失望,他們認為他們來這裡玩一下午,卻只能拿這麼少,太不值得了(卻忘了原來一分都沒),所以他們告訴老人,以後再也不會來這裡玩了。老狐狸陰謀得逞。

這個故事說明,不必要的報酬有時會帶來一些代價。給人們報酬讓Ta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會讓Ta們將其行為歸因於報酬,這樣就會削弱Ta們的自我知覺--因為興趣而去做。

這個效應給我們在感情上,有什麼啟發呢?

那就是,你不能讓男友覺得,他對你好,是對你表現好的一種獎勵。

而是要讓他覺得,他對你好是出自他對你的愛。他發自內心對你好,他就會感到開心。

所以當男朋友對你好的時候,你要表達喜悅,而不是給予回報,懂嗎?可以對男朋友說,親愛的,你這麼做我真的是太開心了。

不是他對你做的這個事情之後,立馬給他買一個名牌的打火機,煙或者名牌的包包,不用這樣。

因為,你對他良好的行為給予過度回報的話,就是你在把你們倆的關係往交易的方面上引導。其實你想一想,男朋友發自真心地對你好,其實他就是希望你能活得開心。

你最好的回報方式,或者對他的回饋方式就是,你要表現表現得非常開心。

你可以在他對你好之後表現得蹦蹦跳跳,或者說你的笑容持續時間長一些。

你這一整天都非常開心,對他變得特別的包容,那麼他就會更加喜歡對你好,這才是真正聰明的姑娘該做的事情。

這個效應可以解釋本文開頭的佛蘭克林效應,在你沒有用利益交換的情況下,當對方為你做出一些對你好的行為後,Ta會認為Ta是喜歡你而才這麼做的。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