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裡遍地的「西瓜」,為什麼再渴也無人敢吃,無人敢碰?

ZHANGKEYUE 2021/07/20 檢舉 我要評論

西瓜是炎炎夏日的最佳消暑瓜果。我國是西瓜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在我國大部分地方都適合種植西瓜。關於西瓜的起源,說法不一。較為主流的觀點認為,西瓜起源於非洲,由西域傳入中國,故稱之為「西瓜」。

西瓜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葫蘆目-葫蘆科-南瓜族-西瓜屬下的成員。在西瓜的大家族中,有些品種極度耐乾旱,甚至可以在沙漠中生存。

而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都喜歡到沙漠旅遊探險,體驗不一樣的風情,但由於沙漠非常乾旱,很容易導致遊客缺水。而沙漠中的一些區域可以能看到遍地生長的「西瓜」。在沙漠這樣荒涼的地方,有西瓜吃那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導遊會極力勸阻遊客再渴也不要摘這樣的西瓜吃,否則後果很嚴重。為什麼這麼說呢?此「西瓜」非彼西瓜!

西瓜屬於葫蘆科西瓜屬,西瓜品種有很多。根據功能來,可分為食用、飼用、藥用類西瓜。

我們平常吃的甜美多汁的食用西瓜,是野生西瓜馴化的結果。在遠古時代,野生西瓜還沒有被馴化時,不紅也不甜。在被人類馴化,人工培育後,西瓜果實的大小、果肉含糖量、質地、味道、瓤色、口味都變得越來越適合人類的需要。現在還會用一些人工育種和基因編輯的技術得到無籽的、耐蟲害的西瓜等等。

飼用西瓜,在非洲種植得比較多,不苦也不甜,所以用來當飼料。

藥用西瓜,很苦,非常不適合食用,因含有大量的葫蘆素,葫蘆素具有一定要藥用價值。

沙漠中生長的西瓜,雖然和我們食用的西瓜長得很像,但卻不是真正的西瓜,而是一種名為「藥葫蘆」的植物,又名「藥西瓜」

。藥葫蘆和西瓜同是葫蘆科下的物種,它的生命力十分頑強,只需要一點兒水分就可以存活。

藥葫蘆生長在乾旱缺水的沙漠之地,所以並不具有食用西瓜甘甜多汁的果肉,而是無水分的海綿狀白色果肉,因此無法用它解渴。然而,沙漠裡的「西瓜」不能吃,並不是因為不好吃,而是因為它有毒。藥葫蘆的藤蔓和果實都具有毒性,也就是說它全身上下都有毒,不僅不能吃,也不要輕易觸碰,當地人更是「繞著走」。

一旦不慎誤食了這種「毒西瓜」,剛開始可能會有腹瀉、頭痛等症狀,如果在沙漠環境中無法得到及時救治,隨著病情的惡化,嚴重者最終可能就會導致腎衰竭直到死亡。而即使不致命,在沙漠裡上吐下泄,過度失水也是很崩潰的。萬一不小心觸摸到了,感覺不舒服,喝牛奶能稍微抑制一下。

所以大家一定要謹慎,無論有多饑渴,也千萬不要冒險去吃,在沙漠裡頭做「吃瓜群眾」可能會要了你的命。

藥葫蘆之所以會有毒性,是因為沙漠裡的水資源十分匱乏,沙漠裡的植物好不容收集的水分,當然不想隨便被吃掉。所以沙漠裡的有些植物為了儲存自己的水分,就會有應對措施進行自我保護。藥葫蘆在進化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毒素——葫蘆素,防止被吃,葫蘆素具有細胞毒性,使其他植物、動物以及人類都不太敢靠近,更不敢嘗。

藥葫蘆雖說無法直接食用,但也並非一無是處,雖有毒,但經過一些處理後,是可以作為藥材使用的。它們還被用來做成殺蟲劑。

在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於不瞭解的東西,一定不要隨便觸摸,更不要輕易去嘗試,避免出現危險,安全第一!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