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跟拍29年神作:2000個狠心逼走孩子的父母,憑什麼看哭了全世界?

漫果儿 2021/07/04 檢舉 我要評論

對於孩子來說,成長總是伴隨著傷痛,淚水,但又充滿了樂觀和向陽而生的勇氣。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每一次的淚水都換來了蛻變。日本的這一部跟拍了29年的神作《初遣》,值得我們思考。

人生的歷程,似乎就是在恰當的時間不斷突破自己,完成「第一次」。

幼年時候第一次過馬路、騎單車;少年時期經歷第一次住校、獨自旅行;成年之後的第一次找工作、談戀愛……

每一份最初的嘗試都在完成未知的挑戰,同時也收穫著人生的成長。

在日本,有一檔火了29年的綜藝《初遣》。

它記錄了一群2-7歲孩子,第一次獨自出門的經歷。

剛上幼稚園的寶貝們被獨自派去商店、坐車、買菜……簡單、治癒、真實,卻有讓觀眾「笑著流淚」的魔力。連嘉賓石原裡美、福士蒼汰,也被這些小天使們感動。

嘉賓石原裡美、福士蒼汰也「笑著流淚」 

有許多路,需要一個人走完

3歲浬愛的第一次獨自出行,是為了給媽媽準備節日禮物。

母親節當天,爸爸策劃了一份驚喜,執行的重擔落在小浬愛身上。

她需要獨自出門去買燉菜的湯料、蔬菜,取訂好的蛋糕,再為媽媽準備一隻康乃馨。

習慣了父母陪伴的浬愛,出發得並不順利。

她遲遲邁不出第一步,邊哭邊回頭看向爸爸。

爸爸給浬愛塞了很多安慰的糖果,強忍著心疼告訴她:「要看著前面。」

在爸爸的默默注視下,浬愛終於鼓足了勇氣,獨自離開家。

第一次獨自出門跑腿,對於3歲的小孩子來說太難了。

要面對陌生的環境,還要自己一人處理各種突發情況。

害怕、孤單、無助。

從出門到買完東西,浬愛一直在哭。

但堅強的她下定了決心,今天要好好的完成任務。

為了止住哭泣,浬愛拿出了爸爸給的糖果。

爸爸臨走之前的鼓勵,通過糖果傳遞到小哭包的身上,浬愛漸漸地平靜下來。

一邊給自己打氣,一邊走到了花店,買到了要送給媽媽的康乃馨。

還特意挑選了搭配的顏色。

小浬愛終於順利地完成了所有的任務。

一個人的路很難走,但好在一路有好心人的護送。

超市的老闆叮囑浬愛,一個人走要小心。

花店阿姨牽著她,跨過小店前面的馬路。

路上遇到的同學媽媽,安撫正在哭泣的浬愛。

連路旁圍觀的人們也在大聲地喊,加油哦

就這樣,在大家的善意幫助和鼓勵下,浬愛終於走到了家門口。

爸爸等在路的拐角處,想去接孩子,想幫浬愛拿東西。

卻至始至終,沒有起身迎接她。

最後一段路,必須要浬愛一個人走完。

孩子總要學會獨立,家長總要學會放手。爸爸再心疼,也只是蹲在原地不動。

「爸爸走後,我變成男子漢」

爸爸去世之後,留下4歲的柊哉、2歲的奏哉和母親一起生活。

兄弟倆剛接受了媽媽的任務:要去十幾裡之外的地方買鮮花、烏冬面和咖啡。

柊哉帶著弟弟在烈日下等車.

打算乘坐公車去買東西 

公車兩個小時來一趟,如果不規劃好時間,很可能今天就回不來了。

2歲的奏哉還不會講話,連上公車都要用爬的。

所有的重擔都落在哥哥柊哉身上。

坐在車上,緊張的他一直緊盯車站,生怕下錯站。

有了可靠的哥哥,坐在一旁的弟弟早已打起了盹兒。

到站了,柊哉輕拍臉蛋兒叫醒弟弟。

柊哉像一個小家長,在沒有爸爸媽媽的情況下,把一切有條不紊地安排好。

兄弟倆離家十幾裡的獨自出行,能夠依靠的只有彼此。

因為行人的道路很窄,兄弟倆只能前後行走。

弟弟邁著小碎步賣力地跟在後面,大聲地喊:「哥哥」。

他出生後第一句會講的話,是「哥哥」。

柊哉激動地轉過身看著弟弟,像是得到肯定和認證。

牢牢地牽著弟弟的手,帶著他往前走,一點都不像個四歲的孩子。

走到花店,哥哥熟悉地和店員們問候。

原來,兄弟倆每週都要陪媽媽來店裡,給已經去世的父親買喜歡的鮮花。

今天沒有大人陪伴,買完爸爸的那份,哥哥還特地挑選了一束送給媽媽。

學著爸爸生前給媽媽買花的模樣,請店家系上了粉色的胡蝶結。

在留言卡上,柊哉寫上了對媽媽和爸爸的感謝。

父親去世後,母親的痛苦、壓力和努力,哥哥都懂。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小小年紀的柊哉才會這樣的靠譜和懂事,足以成為媽媽的依靠,成為弟弟的守護者。

在和弟弟一起獨自出門的路上,扮演「父親」角色的柊哉不斷給弟弟鼓勵,為他加油。

結束獨自旅程的兄弟兩人,把買回來的花送給媽媽。

柊哉雙手扶著欄杆,害羞地說出給媽媽買花的理由。

「因為想讓媽媽開心。」

失去父親的經歷,沒有擊垮他們。

小小的男子漢,在努力支撐起這個家。

媽媽把兄弟倆第一次獨自出門買回的花和咖啡,擺到爸爸的遺照前,開始料理二人帶回來的烏冬面。

笑聲回蕩在屋簷下。

這一次,兄弟二人的旅程,並沒有給母子三人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但似乎,又有什麼東西變得不同了。

「以後給母親送花的事,父親可以放心地交給哥哥了。」

父親可以放心了

「相信是力量,守望是愛」

在第一次獨立出門前,智咲被爸爸派來店裡工作。

「因為工作才來店裡,來店裡是不可以玩的。」

不可以偷懶,嚴肅對待工作,是爸爸在初遣之前給智咲上的第一課。

智咲雖然人小,但是做起事情來一點都不含糊。

照著爸爸的樣子認認真真地擺好坐墊。

試著和爸爸一起開發新的章魚燒,認真地檢測新品。

在這個時候,爸爸順勢提出來,為了做出更多口味的章魚燒,需要智咲幫忙去附近的商場買些原材料。

從來沒有自己一個人獨自出門過,這對她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智咲剛走到路口,就露出了不安的神色:

「一個人去不了。」

「想和爸爸去。」

爸爸耐心地解釋,他也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智咲必須一個人完成任務。

如果沒有蔬菜和蔥,做章魚燒的工作就無法完成了。

在爸爸的勸說下,智咲終於擦乾眼淚,鼓起勇氣,邁開了去超市的第一步。

爸爸默默地蹲在後面,望著智咲的背影。

「慢慢走,我就在這裡看著你,不要跑。」

小智咲沒有辜負爸爸的期待。

即使超市的購物車看起來比她還高。

各種食材也重得搬不動。

但她咬著牙,一次也沒有哭過。

靠著這些獨自買回來的食材,父女倆做了一頓完美的章魚燒。

這看起來只是一次簡單的出行,但在派智咲出門之前,爸爸在背後悄悄做著準備。

擔心女兒的安全,特地做了一面旗幟,叮囑她過馬路可以舉起:謝謝你為我停下來。

要買的東西太多,害怕小智咲根本提不動,把書包換成了可以拖著走的小箱包。

從最開始用「新口味需要購買食材」的理由來引導智咲擔起責任,到耐心勸說她邁出第一步,最後貼心地為智咲考慮好一切細節。

父母之愛,用心良苦。

心疼、擔憂、不安,爸爸的心理煎熬甚于女兒。

智咲在前面哭著走,爸爸在後面默默地守候。

但他明白,孩子遲早要懂得獨立和責任的含義。

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有默默為她鋪好路,再目送著她前行。

獨立教育,還要被忽視多久

有人說: 「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是最無知最殘忍的。

他們就像老鷹不教小鷹飛翔,卻在成年後不由分說把它推下懸崖。」

晨宇,小時候在父母離異之後,一直被奶奶溺愛。

爸爸媽媽也因為離婚的愧疚,對他有求必應。

但無微不至的關心,反而讓晨宇失去了自理能力。

他18歲出國留學,兩年敗光200萬,卻連預科都沒有畢業。

回國之後,在大專院校裡呆了不到兩個月,又輟學回家。

之後閉門不出,沉迷遊戲,連飯都是奶奶送到跟前喂。

一個22歲的年輕人,看起來甚至比不上這些初次離家的三四歲小孩。

在《初遣》裡,大人們看著孩子們哭泣,心疼、不舍,但最後還是咬著牙把他們送出門。

孩子被派出去是第一次;家長派孩子出去,也同樣是第一次。

爸爸媽媽們忐忑擔心,最後還是咬著牙,鬆開了手。

他們知道,獨立,是成長的第一課。

《初遣》節目組曾時隔多年之後,回訪入鏡過的5歲小朋友心和。

7年之後,她已經變成了大姑娘。

自己一個人倒垃圾、洗衣服、做飯,成了媽媽的小幫手。

家長們的教育初見成效。

澳大利亞電視臺的小型紀錄片——《自立的日本孩子》,曾記錄了日本孩子上學的一天。

7歲的小學生,自己穿衣服、整理書包、洗漱,獨立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

假如遇到問題,「必須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在紀錄片中,日本家長覺得「如果父母一直陪在身邊,TA就無法獨立地解決問題。」

他們對孩子的高要求不光在家庭,也在學校。

爆紅網路的《日本的學校午餐》紀錄片,讓我們看到了這些孩子的嚴謹和認真。

值班的孩子需要去運回班級的食物,然後分發食物。

吃飯的時候不能浪費,安靜吃完。

結束還主動完成牛奶盒子之類的回收工作,最後打掃衛生,午餐時間才算結束。

不難看出來,孩子們在這樣的引導之下,很早就形成了強烈的責任感、獨立性和秩序性。

如心理學家西維亞所說: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